林树散朝晞,愁人只掩扉。
蜗文生敝榻,剑气冷春衣。
帘外一僮至,尊前双燕飞。
羊裘随处着,不上钓鱼矶。
林树散朝晞,愁人只掩扉。
蜗文生敝榻,剑气冷春衣。
帘外一僮至,尊前双燕飞。
羊裘随处着,不上钓鱼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林中的孤独生活,充满了宁静与内省的氛围。首联“林树散朝晞,愁人只掩扉”以清晨的阳光洒在树林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景象,而“愁人只掩扉”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世事的疏离。接下来的“蜗文生敝榻,剑气冷春衣”两句,通过描述破旧的卧榻和冰冷的剑气,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淡泊。
“帘外一僮至,尊前双燕飞”描绘了室外的生机与室内静谧的对比,一个童仆的到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而双燕在酒樽前翩翩起舞,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最后,“羊裘随处着,不上钓鱼矶”表达了诗人随性的生活态度,不拘泥于世俗的追求,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穿着羊裘,四处游走,却无意于垂钓,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物质的淡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
君不见未央前殿罗九宾,汉皇南面呼韩臣。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
丙殿春闲斗冯傅,掖庭新花隔烟雾。
票姚枉夺燕支山,玉颜竟上毡车去。
人生流落那得知,不应画史嫌蛾眉。
痴心只共琵琶语,归梦空随鸿雁飞。
穹庐随分薄梳洗,世间祸福还相倚。
上流厌人能几时,后来燕啄皇孙死。
野狐落中高台倾,宫人斜边曲池平。
千秋万岁总如此,谁似青冢年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