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为小技,理有未全明。
妙在无夸靡,悠然写性情。
勺泉常澹泊,五味总调成。
垂老方知此,讥予必后生。
文何为小技,理有未全明。
妙在无夸靡,悠然写性情。
勺泉常澹泊,五味总调成。
垂老方知此,讥予必后生。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偶成四首(其一)》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和境界。首句“文何为小技”表达了对文字技艺的谦逊态度,认为文学并非微不足道的小事。接着,“理有未全明”暗示了写作中对道理的探索永无止境,强调了不断追求真理的重要性。
“妙在无夸靡”赞扬了高超的文学技巧在于质朴自然,而非堆砌华丽辞藻。诗人强调的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而非外在形式的炫耀。“悠然写性情”则直接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核心——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勺泉常澹泊”运用比喻,将文字比作清澈的泉水,寓意作品应如泉般淡泊宁静,不浮躁。而“五味总调成”则进一步说明,好的文学如同调和五味,恰到好处地融合各种元素,既有深度又不失丰富。
最后两句“垂老方知此,讥予必后生”表达了诗人晚年对文学理解的深刻体会,认为只有经过岁月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到这种境界,同时也暗含着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希望他们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避免急于求成的批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散文般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阐述了文学创作的真谛,体现了陶安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高尚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