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看嵂崒,四望气霏微。
黛色浮为鬓,霞光染作衣。
几从鸾鹤去,恍惚佩环归。
葛令登仙后,凌空势欲飞。
孤峰看嵂崒,四望气霏微。
黛色浮为鬓,霞光染作衣。
几从鸾鹤去,恍惚佩环归。
葛令登仙后,凌空势欲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玉女峰上的登临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峰的壮丽与神秘。首句“孤峰看嵂崒”以“孤”字点出峰顶的独立与高耸,“嵂崒”则生动描绘了山峰的险峻与挺拔。接着“四望气霏微”一句,将视线扩展至四周,雾气弥漫,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黛色浮为鬓,霞光染作衣”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女子的发髻和衣裳,分别以“黛色”和“霞光”来描绘其颜色之美,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山峰的灵性与生命力。
“几从鸾鹤去,恍惚佩环归”表达了对山中仙人的向往与想象,鸾鹤象征着仙人或超凡脱俗之物,佩环则是古代贵族佩戴的饰品,此处用以形容仙人的行踪飘渺,令人难以捉摸。
最后一句“葛令登仙后,凌空势欲飞”提到了葛洪,一位著名的道教炼丹家,传说他成仙后能腾云驾雾。此句借葛洪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在登山过程中感受到的超然脱俗之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玉女峰的壮美景色,还融入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有病方知无病好,自由权失苦何如。
生机不及山林鸟,到处飞鸣志展舒。
精神疲倦体虚孱,几案尘封笔砚閒。
投刺客如梁上燕,谁怜书画债如山。
闻人携榼欲登高,心壮身疲把首搔。
卧上观音山绝顶,题糕意气梦中豪。
尘世缘深难遽离,身虽履险已如夷。
好生原是老天意,留作劳人过渡时。
家运亨通私运乖,黄花老圃感秋怀。
桂子香秾兰又放,芬芳竞秀绕庭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