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丝缲十丈,蘸水绿条鲜。
何事江边客,相过不系船。
柳丝缲十丈,蘸水绿条鲜。
何事江边客,相过不系船。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江边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的活动交织的场景。
首句“柳丝缲十丈,蘸水绿条鲜”,以“缲”字生动地描绘了柳枝随风摇曳的情态,仿佛是细长的丝线在空中舞动,而“蘸水绿条鲜”则进一步渲染了柳枝在水中倒映的翠绿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悦目的感觉。
接下来,“何事江边客,相过不系船”,诗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江边行人的关注。这不仅是对行为本身的疑问,更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这样的美景面前,为何行人不驻足欣赏,甚至不系船稍作停留呢?这种反问,既表达了诗人对当下人们匆匆忙忙、忽视自然之美的感慨,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对慢生活、亲近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春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物行为的巧妙设置,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生活节奏的深层思考。
我昔向湘潭,故人贻我别。
珍于锦鲸赠,未数绨袍脱。
温如阳春曦,白似腊天雪。
香收禅榻云,光映书斋月。
政尔独眠佳,毋使恶卧裂。
阴寒不内侵,和气无外泄。
自从离乱来,袍缊罄攘夺。
惟此寄僧房,与书俱不灭。
我本生蠹鱼,自爱纸中穴。
宛如蚕作茧,蛾吐眉眼出。
夜来初肃霜,子美衾如铁。
忽忆此青毡,覆我俭且洁。
中有布衾铭,此铭无冷热。
客子倦行役,閒寻古刹林。
双岩来势尽,汇水去声沈。
经社千人会,然灯七佛深。
松行喧万籁,僧定不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