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少年士,其性非不聪。
明知为人学,仍复蹈其踪。
纤毫未有得,孜孜伐其功。
圣贤苦不出,吾道谁相宗。
嗟我少年士,其性非不聪。
明知为人学,仍复蹈其踪。
纤毫未有得,孜孜伐其功。
圣贤苦不出,吾道谁相宗。
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拟古》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时期对于知识追求的感慨。诗中以"嗟我少年士,其性非不聪"起笔,赞叹年轻时的自己天资聪颖,然而接下来的"明知为人学,仍复蹈其踪"揭示了即使明白学习的道理,却依然重蹈覆辙,执着于追求。"纤毫未有得,孜孜伐其功"描绘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付出极大努力,但似乎收获甚微的境况。最后两句"圣贤苦不出,吾道谁相宗"则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感叹圣贤难得出世指点,自己的学术道路似乎失去了指引。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反映了作者对个人求学经历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刻体会。
晨有行路客,依依造门端。
人马风尘色,知从河塞还。
时我有同栖,结宦游邯郸。
将不异客子,分饥复共寒。
烦君尺帛书,寸心从此殚。
遣妾长憔悴,岂复歌笑颜。
檐隐千霜树,庭枯十载兰。
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
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
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闺阴欲早霜,何事空盘桓。
灵辄困桑下,于陵拾李螬。
历齿方嗟贱,灸背岂知豪。
佣耕乏旅力,倚市惮劬劳。
旷日无豆饭,方冬缺缊袍。
清旦开蓬荜,举目想煎熬。
枢机慎仆隶,媒蘖畏朋曹。
万途皆自僻,一事岂他褒。
匆匆昨不定,负杖出蓬蒿。
逢施同沟壑,值设乃糠糟。
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咸言等木石,谁当出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