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然家秘曲木床,愿供长灵坐八荒。
衲子惺惺为掀倒,翻然独露本然光。
本然光透呵呵笑,无限虚空呈一窍。
南海波斯弄琵琶,声声解作单于调。
灵然家秘曲木床,愿供长灵坐八荒。
衲子惺惺为掀倒,翻然独露本然光。
本然光透呵呵笑,无限虚空呈一窍。
南海波斯弄琵琶,声声解作单于调。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守卓所作,名为《灵然居士施曲木禅床因坐小参以颂示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邃意境。
首句“灵然家秘曲木床”,描绘了一张隐藏在灵然居士家中的神秘曲木禅床,暗示了禅修的场所和工具,具有引导心灵进入静谧状态的作用。接下来,“愿供长灵坐八荒”表达了禅者希望通过这张禅床,让心灵得以超越时空界限,达到与宇宙万物同在的境界。
“衲子惺惺为掀倒,翻然独露本然光”中的“衲子”指的是僧侣,这里通过“掀倒”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打破常规、超越表象的精神追求,最终揭示出内在的真我之光。这句诗强调了禅修过程中对自我认知的觉醒和超越。
“本然光透呵呵笑,无限虚空呈一窍”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通过“本然光”的显现,禅者内心的喜悦和智慧得以释放,如同虚空中的一个洞口,展示了无限的可能和自由。这里的“呵呵笑”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欢愉,更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豁达接纳。
最后,“南海波斯弄琵琶,声声解作单于调”以音乐为喻,将禅者的修行比作波斯人在南海弹奏琵琶,每一声都蕴含着对远方(单于)的理解和共鸣。这不仅体现了艺术与禅修之间的相通之处,也寓意着通过修行,个体能够与更广阔的世界和宇宙产生深刻的联系和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深刻内涵和精神追求,以及个体在修行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超越。
故人别我音尘阙,两见寒梅破香雪。
怅望清飞官阁云,相思梦断罗浮月。
去年花落客辞家,今岁花开天一涯。
水远山长愁不极,思君千里寄梅花。
踟蹰欲折伤离思,折梅旧是看花处。
身似山中瘦影留,魂随马上寒香去。
折梅莫折盛开时,寄君遥寄未开枝。
到时正及花开日,远道悠悠春信迟。
村鸡啼喔喔,取火照行李。
隔篱谢主人,出门渡溪水。
岂不爱山林,那复入城市。
仰观罗浮岭,白云犹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