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题德玄上人院》,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中“心”与“性”的理解和感悟。
“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方寸阔于天。”这里的“刳得心”,意指通过修行获得的心灵净化。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繁忙,但内心却能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清静。这种清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安逸,而是从世间万象中抽离出来,达到一种精神层面的广阔和自由。
“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寿何曾有百年。”这两句诗表达了佛家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人生的本质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即使是最长的寿命,也不过是一百岁左右,相比于时间的漫长而言,不值一提。
“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心境。磬敲即是击打一种叫做磬的佛教法器,用以唤醒沉迷之人;松罅月,则是一种宁静之美的意象。解眠茶煮石根泉,表达了诗人在清晨通过饮茶来唤醒自己、寻求精神上的清醒。
“我虽未似师披衲, 此理同师悟了然。”这两句表明尽管诗人自身并没有达到禅师那样的修为,但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却与禅师不相上下。在这里,“我”可能是谦逊之辞,用以强调自己对佛理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学修行的理解和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哲思与艺术造诣。
出郭天四垂,墨云挟狂雨。
势如万镞飞,作气不待鼓。
弥望青葱茏,物我同栩栩。
平畦漾縠纹,犁锸应时举。
谁能甘惰农,自贻乐岁苦。
为语蚩蚩氓,海滨履王土。
黄发与垂髫,愿勿入城府。
熙怡若桃源,往来有渔父。
三时胼胝烦,勤焉岂无所。
况当膏雨馀,篝车满可许。
烟林布谷鸣,陌上鞭水牯。
米家画图閒,坐览蓑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