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愈深时地愈高,春寻积李散崇桃。
林庐但觉无尘话,田里那知有载醪。
华发苍颜俱老大,清泉白石更周遭。
常年每厌居城郭,时复从翁敢惮劳。
山愈深时地愈高,春寻积李散崇桃。
林庐但觉无尘话,田里那知有载醪。
华发苍颜俱老大,清泉白石更周遭。
常年每厌居城郭,时复从翁敢惮劳。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首句“山愈深时地愈高”以山的深度和高度象征着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接着,“春寻积李散崇桃”描绘了春天山中繁花似锦的景象,积李与崇桃相映成趣,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
“林庐但觉无尘话,田里那知有载醪”两句,通过对比山中与世俗生活的不同,强调了山中生活的纯净与自在。林庐之中,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只有清风明月相伴;而田间地头,人们或许正忙碌于劳作,却不知山中有一处静谧之地。
“华发苍颜俱老大,清泉白石更周遭”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老者的形象,他们虽已年迈,但心灵依旧年轻,周围环绕着清澈的泉水与洁白的石头,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最后,“常年每厌居城郭,时复从翁敢惮劳”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即使跟随老者劳作也心甘情愿,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充满了对宁静与和谐的赞美。
学士好禅定,报国亦讲武。
木天请缨出,志抗城下虏。
厥功虽不成,天子髀尝拊。
归田颇寓兵,还遭绛灌怒。
义旗倡天都,严关飞鸟阻。
一呼百万饷,侠哉新安贾。
奸人半夜回,公志竟中沮。
可怜江文学,奋身赴死所!
大义激孤忠,肯为甘言取!
一死报里人,不负平生许。
中庭有佳树,两鸟鸣高枝。
毛羽既相类,声音亦参差。
摇尾踯躅鸟心乐,刘生听之心伤悲。
刘生关西游侠子,兄为中丞弟御史。
中丞开府亲握兵,生也谢病卧虔城。
渔阳马飞章贡城,胡兵百战汉兵新。
江右诸将少节制,廉颇空思用赵人!
鼓声才接列校奔,按剑独有中丞存。
楚师乘胜得知武,宋人弃甲失华元。
朝廷是非竟安在,守城论功战者罪。
赐印益令逃将骄,蠲躯徒使英雄悔!
刘生、刘生哭勿哀,友恭自是天性胎。
泣血常知寝处湿,上书屡为时相猜!
尔不闻信国被擒航海脱,李广遭缚夺马回?
忠孝自获神明助,中丞不死突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