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融沙涨雪痕消,到处芳菲著旧条。
隔水半藏青雀舫,迎风斜倚赤栏桥。
楼头人醉初横笛,灞口春阴不上潮。
陶令柴桑归去久,五株门外已飘摇。
泥融沙涨雪痕消,到处芳菲著旧条。
隔水半藏青雀舫,迎风斜倚赤栏桥。
楼头人醉初横笛,灞口春阴不上潮。
陶令柴桑归去久,五株门外已飘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柳景图。诗人申时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里柳树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泥融沙涨雪痕消”,开篇即点出春回大地,冰雪融化,泥土湿润,沙地渐涨的情景,为整幅画面铺垫了背景。接着,“到处芳菲著旧条”一句,描绘了春花烂漫,新绿覆盖着老枝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隔水半藏青雀舫,迎风斜倚赤栏桥”两句,通过水边的船只和桥上的栏杆,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这样的美好时节享受自然之美的场景。
“楼头人醉初横笛,灞口春阴不上潮”则将视角转向了远处,通过楼上人的欢声笑语和笛声悠扬,以及灞口春阴未至的景象,展现了春日的欢乐与祥和,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陶令柴桑归去久,五株门外已飘摇”一句,借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春日美景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蕴含了对人生、对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