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枝外斗阑干,出客鸡鸣过近关。
岂有车徒休汝上,暂同邻里到方山。
离魂正对春波苦,羁思犹随倦鸟还。
多谢沧浪送征棹,更沾馀沫洗衰颜。
绿杨枝外斗阑干,出客鸡鸣过近关。
岂有车徒休汝上,暂同邻里到方山。
离魂正对春波苦,羁思犹随倦鸟还。
多谢沧浪送征棹,更沾馀沫洗衰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情景,诗人以深沉的感情回忆着与旧居邻里道别的情形。开篇"绿杨枝外斗阑干,出客鸡鸣过近关"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早晨的画面:绿色的柳树枝条在桥栏之外交织,客人行走的声音伴随着清晨鸡鸣声通过了附近的城关。这里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也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岂有车徒休汝上,暂同邻里到方山"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并未急于上路,而是与邻里一同前往附近的方山。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情愫,以及不愿离去的心情。
中间部分"离魂正对春波苦,羁思犹随倦鸟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心灵的痛苦和对远方所思之物的留恋。"离魂"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不舍,而"羁思犹随倦鸟还"则传递了一种无尽的怀念,仿佛连疲惫的鸟儿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
最后"多谢沧浪送征棹,更沾馀沫洗衰颜"两句,是对帮助和支持的感激之情。"沧浪"通常指江河流水,这里用来比喻朋友或知己的关心相助。而"更沾馀沫洗衰颜"则是诗人在离别时刻,希望借由这份帮助和支持,能够洗净内心的疲惫和哀愁。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感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
番之湖兮云水杳,万顷晴波净如埽。
相逢渔子问二姑,大姑不如小姑好。
小姑昨夜妆束巧,新月半痕玉梳小。
彭郎欲娶无良媒,飞向庐山寻五老。
五老颓然不肯起,彭郎怒踢香炉倒。
彭郎彭郎归去来,陶令门前烟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