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华盖洞,石气冷萧萧。
不见眠云客,惟逢避雨樵。
山中华盖洞,石气冷萧萧。
不见眠云客,惟逢避雨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中隐秘道观的画面。"山中华盖洞"暗示了紫薇庵坐落在深山之中,犹如被翠绿的华盖遮掩,环境清幽。"石气冷萧萧"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寂静与清凉,仿佛石头上都弥漫着冷冽的气息。
诗人笔下的"不见眠云客",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或高士,他们已经超脱尘世,不眠于世俗之事,使得紫薇庵更显得超凡脱俗。而"惟逢避雨樵"则描绘了一个平凡的樵夫,他因避雨而来到庵前,与世外高人形成对比,增添了人间烟火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紫薇庵的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神秘与世俗元素,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文化的敬仰。萨都剌的笔触细腻,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山中仙境。
朔风吹征裘,边马鸣不止。
烈士怀古心,拔剑四顾起。
东方羽檄急,海气昏千里。
幽并多健儿,吴越多君子。
共是报恩人,各言雪国耻。
万骑出渔阳,三军度辽水。
搴旗山雪高,吹角海波瀰。
朝鲜救兵至,日本夷王死。
功名何足论,要自酬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