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夫子困徒劳,又著青衫诣选曹。
州县颇闻舆论屈,朝廷当用诏书褒。
囊中莫把诗编去,辇下方虞纸价高。
曼倩若教为近侍,舍人须愧古无毛。
东平夫子困徒劳,又著青衫诣选曹。
州县颇闻舆论屈,朝廷当用诏书褒。
囊中莫把诗编去,辇下方虞纸价高。
曼倩若教为近侍,舍人须愧古无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积所作的《和吕秘校》系列作品之一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东平夫子在官场上的困境与挣扎,以及对仕途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东平夫子困徒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东平夫子因努力而未得志,表达了对仕途不顺的无奈。接着,“又著青衫诣选曹”描述了他再次穿着青衫前往选拔官职的地方,展现了他不断尝试改变命运的努力。
“州县颇闻舆论屈”一句,反映了社会舆论对他的态度,暗示了他在地方官场可能遭遇的不公或压力。“朝廷当用诏书褒”则寄托了他对朝廷公正任用官员的期待,希望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表彰。
“囊中莫把诗编去”一句,通过主人公放弃携带诗集,暗示了他对文学创作与现实追求之间的取舍,或许意味着他更看重实际的仕途发展而非文名。接下来,“辇下方虞纸价高”则以纸价上涨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面临的现实压力。
最后,“曼倩若教为近侍,舍人须愧古无毛”两句运用典故,将主人公与汉代著名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相比较,表达了对能够成为皇帝亲近之臣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官场环境的讽刺,认为即使像东方朔这样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当时的官场也难以施展才华,从而引发读者对当时官场风气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平夫子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宋代官场的复杂性和现实压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北门淮关多雨雾,浊流广野不可住。
风钻破板索舟瑕,乌啄枯芦窥水蛀。
云沙茫茫日易暮,绛蜡华灯在何处。
黄昏缊被雨暂止,半夜再作喧两耳。
巴蜀漏天置我床,杜陵破屋无过此。
舵工疾起少良算,久晴无备只长叹。
两番织苇粗掩湿,五鼓谯楼寒达旦。
雨细作雪如吹尘,对面相语不见人。
十钱一束换青薪,市酒亦觉生精神。
阴晴变化不可必,人生遭遇理亦一。
事当风雨且努力,岂得前途无白日。
红云何处盘五城,洞房夜半连蓬瀛。
石楠瑶草径曲折,斜飞露脚天风轻。
颜若苕荣金骨老,驻鸾借问游深岛。
宝殿千官粲作行,朱朱炼得无为道。
十二楼开珠翠丛,玉妃骄笑迎黄龙。
俯见齐州尘九点,何如秋著酣芙蓉。
王生唤日吹鹅管,紫河车子归心断。
欲发灵台一粒丹,人间万象空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