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
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
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
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
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
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
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
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智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者所处环境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平和状态。
首句“一屋带云局,萧然万虑清”描绘了隐者居住的小屋被云雾环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屋内静谧,心灵得以清净,远离尘世的纷扰。接着,“山泉入厨灶,石乳煮藜羹”则展示了隐者生活简朴而自给自足的一面,山泉为炊,石乳烹食,虽是粗茶淡饭,却也别有一番风味,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月静猿规帐,林疏鹤伴行”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月光皎洁,猿猴在夜幕中规律地活动,与隐者的帐篷相伴;树林稀疏,白鹤悠闲地飞翔,与隐者同行。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隐者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却嫌居未僻,樵子尚知名”表达了隐者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他不觉得自己的居所偏远,反而因为有樵夫知晓而感到欣慰,这既是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也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俊赏霜花腴谱,韵起孤弦,秋蓬书客。
兰荃盈抱,宜称赋情南国。
歌成鬓改,老怀慵问,度厄莺花,招人萝薜。
自著閒身句里,未忍伤春,春去留泪沾臆。
却遣天涯怅望,暮云顿合无尽碧。
袖底瑶华满,晦鸡鸣风雨,心素能惜。
沧洲期在,落月照梁颜色。
蔓草王风,身世感、共低垂头白。
几时把臂,迎梦江路识。
寒馀北崦风,晴压东阑雪。睡凫香四泛、邻烟绝。
青门忆否,十里丝杨折。玉笺连梦阔。
蜡苣灰枯,汉宫尚斗芳节。閒愁天与,杜宇声声血。
和春催去棹,沧波接。危阑拍遍,才信哀歌切。
中坐弦能说。说行路难,为君刻意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