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史馆感怀三首·其二》
《史馆感怀三首·其二》全文
明 / 杨守陈   形式: 古风

国史明是非,将以垂万世。

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

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

恶羊能败群,薰犹可同器。

谁谓天闲中,不择驽与骥。

(0)
鉴赏

此诗《史馆感怀三首(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守陈所作,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记载公正性的深刻关注。诗中以“国史明是非”开篇,强调历史记录应清晰地展现事实真相,以垂范后世。接着,“将以垂万世”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历史记录的重要性,即通过历史的传承,影响和指导未来。

“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这一句则提出了对历史编纂者能力的要求,认为只有具备智慧、勇气和毅力这“三长”,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以此为基础,传达出“五志”——即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这两句运用比喻,说明历史记录如同冠冕和锦绣,需要精心制作,而学习历史则如同学习如何制作这些精美之物,强调了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恶羊能败群,薰犹可同器。”这里通过“恶羊”破坏羊群的比喻,警示历史记录中不应容忍错误或偏见,即使是最微小的错误也可能导致整体的失真。同时,“薰犹可同器”的表述,意味着即便是在同一容器中,不同的材料也能和谐共存,暗示了历史记录应当包容多样,但又需保持其本质的纯净和客观。

最后,“谁谓天闲中,不择驽与骥。”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编纂者选择标准的质疑,即在历史的记录中,不应忽视任何个体或事件,无论是杰出的“骥”还是平凡的“驽”,都应被公正地记录和评价,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公正性的坚持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记录和学习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历史公正性的强烈呼吁。

作者介绍

杨守陈
朝代:明

(1425—1489)明浙江鄞县人,字维新,号镜川。景泰二年进士,授编修。成化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编纂事繁,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卒谥文懿。
猜你喜欢

李成茂林远岫图

淡沱苍山蔚古枝,惟应造物与为师。

何人著论名无李,是处营邱放笔时。

(0)

踏莎行.有自东湖折得荷花一枝来者以小瓶贮置书室终日坐对爱而赋之

绿水摇空,东湖岸浅。芙蓉弄色晴霞暖。

一枝谁折到空斋,香从十里分来远。

花似多情,于人眷眷。不愁辞藕馀丝断。

朱颜解自领薰风,疏帘镇日为高捲。

(0)

上巳日游大慧寺后山二首·其二

良时展芳宴,乃在西坰囿。

珍木敷丹霞,翔云冠篁竹。

柔条纷葳蕤,扬萼随风郁。

命酌临疏槛,改席俯岑萼。

徽丝启丽节,簧筦递间作。

烝殽归不馀,驰爵无虚复。

式敖欢具美,迨辰旷行乐。

不顾好无荒,但恐沉曜速。

神往物俱捐,形遗思自豁。

令仪钦末要,脩矩誓远服。

(0)

对饮

行厨薄罗列,僚友共徘徊。

心豁溪山净,酒酣风雨来。

长林孤鸟没,近寺一僧回。

倚杖看城市,黄埃漫作堆。

(0)

寿桐江赵翁八旬

身游泮水咏菁莪,晚着乌纱耀薜萝。

圣世已甘严濑隐,高年未许绛人过。

青山对酒春长在,彩服盈庭乐更多。

远寄新诗为君寿,请看铜狄几摩挲。

(0)

江行无题

云帆秋水阔,烟树晚村深。

閒倚孤篷久,遥闻风外砧。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