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三万六千顷,虚榭三间十笏宽。
榭置泽上粒黍浮,泽延榭中片镜悬。
游乎物外忘忧乐,东坡昔道皆可观。
偶来灵岩驻春跸,几馀一凭临湖栏。
气清天朗阳侯静,具区渺渺无微澜。
洞庭西东列眉黛,芥纳须弥曾不难。
灵威丈人纵可接,我心何暇求神仙。
震泽三万六千顷,虚榭三间十笏宽。
榭置泽上粒黍浮,泽延榭中片镜悬。
游乎物外忘忧乐,东坡昔道皆可观。
偶来灵岩驻春跸,几馀一凭临湖栏。
气清天朗阳侯静,具区渺渺无微澜。
洞庭西东列眉黛,芥纳须弥曾不难。
灵威丈人纵可接,我心何暇求神仙。
这首诗描绘了临湖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其的赞叹之情。首先,诗人以“震泽三万六千顷,虚榭三间十笏宽”开篇,将广阔的震泽与小巧精致的榭对比,展现出一种宏大与细腻并存的美感。接着,“榭置泽上粒黍浮,泽延榭中片镜悬”,通过比喻和细节描写,展现了榭与湖水之间的和谐共生,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幅精妙画卷。
“游乎物外忘忧乐,东坡昔道皆可观”,诗人借用了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忘却尘世烦恼,享受自然之乐的意境。接下来,“偶来灵岩驻春跸,几馀一凭临湖栏”,描述了偶然来到此地,短暂停留,却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气清天朗阳侯静,具区渺渺无微澜”,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湖面如镜,没有一丝波澜,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最后,“洞庭西东列眉黛,芥纳须弥曾不难”,通过对比洞庭湖的广阔与须弥山的高大,再次强调了此处景致的壮观与独特。
“灵威丈人纵可接,我心何暇求神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并暗示自己虽向往仙境,但更珍惜眼前的自然美景,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临湖榭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抒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