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全归日,郎君巳致身。
凭将万死事,泣报九原人。
野气迷丹旐,秋风冷石麟。
但留天语在,一纸夜台新。
喜得全归日,郎君巳致身。
凭将万死事,泣报九原人。
野气迷丹旐,秋风冷石麟。
但留天语在,一纸夜台新。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苏母逝世的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喜得全归日”,似乎在描述苏母去世时的情景,这里的“喜”字用得颇为巧妙,既是对苏母一生圆满的肯定,也暗含了对逝者安详离去的欣慰。接着,“郎君巳致身”一句,可能是指苏母的子女已经成家立业,完成了作为父母的责任,体现了后辈的孝顺与成长。
“凭将万死事,泣报九原人。”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苏母的深深敬意和怀念。意思是说,虽然苏母已逝,但她的精神和教诲会永远铭记在心,即使面对千难万险,也会以她的教导为指引,向她报告这一生的努力与成就。
“野气迷丹旐,秋风冷石麟。”这两句描绘了葬礼现场的景象,丹旐(古代丧葬时所用的旗帜)在野外飘扬,秋风吹过,使得石麟(墓碑上的雕刻)显得格外冷清。这样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哀伤的氛围,也暗示了苏母离世后,留给后人的不仅是深深的怀念,还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最后,“但留天语在,一纸夜台新。”这句话表达了对苏母遗言的珍视,以及对后世的寄语。意思是说,苏母虽已离世,但她的话语和教诲,如同夜台(墓地)上的一张纸,永远留存,给予后人启示与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传递了对后辈的期望与教诲,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老年于世百无与,待尽光阴而已耳。
佳时令节或难忘,有酒还随大家喜。
一时过去少一时,打算百年能得几。
满前童丱倏突弁,少者如斯老何恃。
去年中秋月在城,白璧团团酒波里。
今年中秋月在家,买酒邀宾走儿子。
云漫天黑月失色,老子之兴殊败矣。
老子非月能万古,暂借一光何足鄙。
中秋失月不中秋,人固无聊月当耻。
常时有月我无酒,有酒呼月今不起。
有无无有两难谋,要是天公忌全美。
世途茫茫寓万事,颠之倒之亦如此。
眼中屠贩却封侯,意外诗书多饿死。
便从一月观万变,何敢容心必其理。
感深坐久欲添衣,风急秋高月如水。
近年黄河决,其半民所居。
高者为洲渚,下者为沮洳。
昔逢禾与麻,今见鳖与鱼。
园庐尽漂荡,桑枣遗朽株。
尚留水中央,撑拄不可除。
参错犬牙峙,累累星斗如。
舟行一有遇,垫没无复馀。
我昨经春初,瀰漫若江湖。
及还值冬晏,水缩成丘墟。
我舟既已胶,我仆亦已痡。
沥觞祷河伯,利涉期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