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孤征羽檄飞,老臣憔悴愿多违。
徒令皓首泉台远,无复黄冠旧里归。
第宅久辞春社燕,子孙难守故山薇。
南陔欲咏伤怀抱,十载逢秋泪满衣。
忆昔孤征羽檄飞,老臣憔悴愿多违。
徒令皓首泉台远,无复黄冠旧里归。
第宅久辞春社燕,子孙难守故山薇。
南陔欲咏伤怀抱,十载逢秋泪满衣。
这首诗《秋思二首(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何巩道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与哀愁。
首句“忆昔孤征羽檄飞”,开篇即以“孤征”和“羽檄飞”两个意象,勾勒出诗人曾经独自出征、战事紧急的场景,暗示了他过往的军旅生涯和动荡的时代背景。接着,“老臣憔悴愿多违”一句,将诗人形象化为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臣,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深切忧虑与遗憾。
“徒令皓首泉台远,无复黄冠旧里归。”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失落感。诗人年岁已高,却无法返回故乡,只能在遥远的泉台旁怀念过去的生活,失去了往日的自由与宁静。这里,“皓首”象征着年华老去,“泉台”则暗指死亡,而“黄冠”则是古代士人戴的帽子,此处借指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
“第宅久辞春社燕,子孙难守故山薇。”这两句继续描述了诗人与家园的割舍,春社燕子的离去象征着季节更迭,而“故山薇”则代表了他难以守护的故乡与自然。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下人们与土地、家园之间关系的疏离。
最后,“南陔欲咏伤怀抱,十载逢秋泪满衣。”诗人想要吟唱《南陔》这样的哀歌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但十年的时光已使他泪流满面。《南陔》是古代哀歌之一,常用于悼念亡者或表达悲伤之情。这一句通过拟想中的歌唱行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愁与对逝去时光的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