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庚辰除夕·其二》
《庚辰除夕·其二》全文
明 / 戚继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棱撑余骨不胜裘,又说添庚到白头。

日日衰容随病改,年年旅况付愁收。

笙歌天上方辞腊,士马边间正佩钩。

春至九重多雨露,敢辞膏血洒軥辀!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庚辰年的除夕所作,名为《庚辰除夕(其二)》。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首联“棱撑余骨不胜裘,又说添庚到白头”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的无情侵蚀,身体日渐衰弱,仿佛支撑着残破之躯,连厚重的裘衣也无法抵御寒冷,更不用说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的“棱撑余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衰老与疲惫,“添庚到白头”则预示着岁月的流逝,暗示诗人已步入老年。

颔联“日日衰容随病改,年年旅况付愁收”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每日面容因疾病而改变,年复一年的漂泊生活让愁绪无处不在,诗人通过“衰容”和“旅况”表达了自己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痛苦。

颈联“笙歌天上方辞腊,士马边间正佩钩”对比鲜明,一方面天上人间欢庆辞旧迎新,歌舞升平;另一方面边疆将士们却正佩戴着武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这一对比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尾联“春至九重多雨露,敢辞膏血洒軥辀!”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可能的战事,也愿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这里的“春至九重多雨露”象征着新年的到来,万物复苏,而“膏血洒軥辀”则表明了诗人愿意以自己的鲜血保卫国家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戚继光作为一位忠诚将领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介绍
戚继光

戚继光
朝代:明   字:元敬   号:南塘   籍贯:山东登州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猜你喜欢

寿湖南宗宪五首·其一

梅馀傲雪香,柳欲摇金丝。

隆冬如许清,真宰渠物私。

居然风景殊,钟此贤杰姿。

政须鸿钧播,天意扶民彝。

(0)

挽宋知县刚仲二首·其一

与君同志复同州,少日论文放一头。

孝子忧亲双鬓白,痴儿了事一生愁。

凌云意气须臾尽,积岁声名取次休。

赖有遗编留史笔,几回废卷泪横流。

(0)

寄元龄弟五首·其一

馀生端合老吾庐,心地全然与世疏。

安得数椽西岭下,自行溪水灌园蔬。

(0)

送杨廷秀秘监赴江东漕

平生杨诚斋,可仰不可见。

去年尺一书,老韩忽同传。

道山故仙伯,再上右文殿。

蓬莱几清浅,笔力愈雄健。

独挟风雅辀,孰敢当白战。

一官定一集,流传殆千卷。

拙工见大匠,有技不敢献。

谁持斫鬃篇,径彻岩下电。

诵之百寮上,惭汗几被面。

公今欲何之,江左去乘传。

鼻閒长栩栩,仕已忘欣怨。

英英日暮云,荐绅极追恋。

挽公不得留,觞豆纷祖饯。

惟应三山高,须公和江练。

君王念畴昔,临遣尤缱绻。

公乎遂来归,密侍清閒燕。

坐寝淮南谋,如彼雪见睍。

从容处筹帷,侵疆归古汴。

(0)

约诸公再游龙湫

昨暮与君上龙湫,天久不雨无湍流。

啸呼拊掌唤不应,怅望颇亦令人愁。

夜来雷鼓惊龙起,溪声已觉乱人耳。

莫辞重访尊者居,坐看倒翻三峡水。

(0)

史敷文挽词·其三

少小相从久,自惭雌甲辰。

交情日加厚,姻好晚逾亲。

别去惊葭律,归来见棘人。

西庄行乐地,望断为沾巾。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