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独剩铜仙泪。汉家陵阙愁无地。琴调水云寒。
花前那忍弹。两朝传谏草。海角飘零老。
我意比黄苏。诗中人境庐。
河山独剩铜仙泪。汉家陵阙愁无地。琴调水云寒。
花前那忍弹。两朝传谏草。海角飘零老。
我意比黄苏。诗中人境庐。
此诗《菩萨鬘》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潘飞声为悼念彊村先生所作。诗中以“河山独剩铜仙泪”开篇,将彊村先生的离世比作铜仙之泪,独留于河山之间,表达了对彊村先生逝世的深切哀悼之情。接着,“汉家陵阙愁无地”,以汉家陵阙象征彊村先生的功绩与影响,表达出彊村先生去世后,其精神与成就在世间无处不在的哀愁。
“琴调水云寒”一句,描绘了彊村先生生前的音乐才华和艺术境界,如同琴音在水云间回荡,透露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美感。“花前那忍弹”,则通过反问句式,表达了彊村先生在花前不忍弹奏音乐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彊村先生的艺术情感与个性。
“两朝传谏草,海角飘零老”,这两句诗回顾了彊村先生一生的经历,他曾在两朝担任谏官,为国家和人民发声,但最终却在天涯海角飘零老去,暗示了彊村先生一生的坎坷与奉献。
最后,“我意比黄苏,诗中人境庐”,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历史人物黄苏,表达了对彊村先生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将彊村先生比作诗中的理想境界,寓意着彊村先生的精神永存于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以哀婉的笔触,深情地追忆了彊村先生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彊村先生的深厚感情和崇敬之情。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