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升平词十首·其七》
《升平词十首·其七》全文
唐 / 薛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

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

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0)
注释
品物:万物。
昭苏:复苏,显现出生机。
神功:神明的功绩。
帝谟:帝王的智慧。
他时:未来。
寿:长寿。
无虞:无需忧虑。
赐历:恩泽。
遐俗:远方的百姓。
移关:推进边关。
半胡:半个胡人地区。
鹪鹩:小鸟,比喻微小。
何幸:多么幸运。
微躯:微小身躯。
翻译
万物都显现出生机复苏,神明的功绩重现帝王的智慧。
未来应该会有长寿的岁月,现在则无需忧虑。
恩泽普及远方的百姓,边关防线推进到半个胡人地区。
小小的鹪鹩是多么幸运,能在这里寄托我的微小身躯。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的诗,通过精巧的辞藻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状态的追求。"品物尽昭苏"表达了一切事物都显露在光明之中,没有隐藏,显示出一种理想中的太平盛世;"神功复帝谟"则强调了上天或者至高无上的权力所展现出的智慧和能力。接着的两句"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当前无忧无虑状态的肯定。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一句,则描绘了一个边疆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景象,"赐历"意味着授予历数,即授予时间的概念;"通遐俗"则是说文化能够传播到极远的地方;"移关入半胡"表明边关被纳入了一种混合的文化之中,其中"半胡"可能指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最后两句"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感激之情和满足。"鹪鹩"是古代用来比喻安居乐业的情境,而"一何幸"表达了极度的幸福;"于此寄微躯"则意味着诗人愿意在这样一个地方终老。

这首诗通过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和谐、繁荣社会状态的向往,是诗人心中理想之邦的写照。

作者介绍
薛能

薛能
朝代:唐   字:太拙   籍贯: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   生辰:817-880年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猜你喜欢

阿子歌九绝有序·其八

我念人间世,同兹一息吹。

彭殇何寿夭,造物祇相欺。

(0)

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其三

黄初日已迈,中盛亦微移。

钱柳真同辈,储王是汝师。

不妨今作古,庶与运观时。

离索欣相感,源流尚可思。

(0)

赠答诗十绝·其六秋华

郎言妾瘦比黄花,玉露凋伤莫怨嗟。

赢得孤身随月照,真成薄命倚秋华。

(0)

再寄允大

离心销古道,秋意出长干。

赤叶枫初变,苍葭露始寒。

言归愁碧草,怀尔念幽兰。

面目馀真气,诗歌忆故欢。

清思悬物象,高论起云端。

子建才名大,林宗品藻难。

冥搜空远寄,披沥总齐观。

去去遥相忆,西风动晓澜。

(0)

林浴元民部邀游虎丘小坐入夜溯流归阊门

松风浮渌蚁,玉露点秋盘。

便许千人石,时为十日欢。

残香留碧草,初月动芳兰。

别后空回首,扁舟溯夜澜。

(0)

花枝归客园花似笑似怜又似有所思诗以解之·其三

自在诸花莫太狂,无情风雨绝须妨。

春方泛爱难孤倚,客有馀心欲细商。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