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灵涧来,清泚不可污。
经过我亭下,妙见涓涓处。
见处事如何,欲说岂无路。
百丈生潮头,一勺本性具。
经纪大地间,形势中国著。
江汉荆襄望,河渭关洛固。
衡山折底柱,触石堆滟滪。
沄沄三千丈,瀁瀁四海布。
岂有不岩阻,盈科演然去。
岂有不堤防,润下涣无住。畇畇青山田,渺渺均?注。
荡荡白虹舟,飘飏任奔翥。
来者无终穷,济者无量数。
周流造化功,妙体不竞愫。
寄语观水人,事不在章句。
水从灵涧来,清泚不可污。
经过我亭下,妙见涓涓处。
见处事如何,欲说岂无路。
百丈生潮头,一勺本性具。
经纪大地间,形势中国著。
江汉荆襄望,河渭关洛固。
衡山折底柱,触石堆滟滪。
沄沄三千丈,瀁瀁四海布。
岂有不岩阻,盈科演然去。
岂有不堤防,润下涣无住。畇畇青山田,渺渺均?注。
荡荡白虹舟,飘飏任奔翥。
来者无终穷,济者无量数。
周流造化功,妙体不竞愫。
寄语观水人,事不在章句。
这首诗名为《水心亭》,是宋代诗人胡宏所作。诗中以水为线索,通过描绘水流从灵涧而来,经过水心亭时的清澈与涓涓细流,寓言了人生的道理。诗人借水的流淌,象征着事物的本性和生命的流动,无论遇到何种阻碍,都能顺应自然,不断前行。江河湖海的广阔景象,象征着包容和广大,而水流的恒定与变化,暗示了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无尽无量。
诗中“百丈生潮头,一勺本性具”表达了事物起始与本质的统一,“岂有不岩阻,盈科演然去”强调了面对困难的坚韧与适应,“岂有不堤防,润下涣无住”则揭示了柔弱中的力量和持续不断的流动。最后,诗人劝告读者,理解水的智慧并不在于文字表面,而是要深入体会其内在的哲理。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山水诗,通过水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