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以酬知不愿形,孤标直气蔚亭亭。
天涯调官头将白,江上论文眼倍青。
自性本空观水月,外尘相染喻风铃。
昨宵共说无生话,胜读西来一藏经。
义以酬知不愿形,孤标直气蔚亭亭。
天涯调官头将白,江上论文眼倍青。
自性本空观水月,外尘相染喻风铃。
昨宵共说无生话,胜读西来一藏经。
此诗《秋夕旅馆谈禅用元韵呈林夫》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旅馆中谈论禅理的情景,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首联“义以酬知不愿形,孤标直气蔚亭亭”,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不求形式上的表达,而是以高洁的品格和正直的气节相互砥砺,如同亭亭玉立的松柏,独立于世,彰显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颔联“天涯调官头将白,江上论文眼倍青”,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在天涯和江边,各自忙碌于公务和学术研究,但他们的目光却因共同的兴趣而更加明亮,仿佛江水映照下的双眼,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颈联“自性本空观水月,外尘相染喻风铃”,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认为人的本性应如水月般空灵,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而外在的诱惑和干扰则好比风铃,虽能引起短暂的震动,但真正的平静源自内心的纯净。
尾联“昨宵共说无生话,胜读西来一藏经”,总结了诗人与友人深夜畅谈的深刻体验,他们讨论的话题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触及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这种心灵的交流远比阅读宗教经典更为珍贵,因为它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情感、自然景象和哲理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知识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谢,能令万感生。
微风方满树,落日稍沈城。
为问同怀者,凄凉听几声。
南庭结白露,北风扫黄叶。
此时鸿雁来,惊鸣催思妾。
曲房理针线,平砧捣文练。
鸳绮裁易成,龙乡信难见。
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
纱窗白云宿,罗幌月光栖。
云月晓微微,愁思流黄机。
玉霜冻珠履,金吹薄罗衣。
汉家已得地,君去将何事。
宛转结蚕书,寂寞无雁使。
生平荷恩信,本为容华进。
况复落红颜,蝉声催绿鬓。
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
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