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学真山立,中年久陆沉。
斗牛光淡荡,湖海气雄深。
晚节储边策,平生许国心。
呜呼死诸葛,松柏坐萧森。
少学真山立,中年久陆沉。
斗牛光淡荡,湖海气雄深。
晚节储边策,平生许国心。
呜呼死诸葛,松柏坐萧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所作,名为《挽方躬明运使(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政治理想的诗篇。
"少学真山立,中年久陆沉" 两句描绘了诗人早年立志如山,中年后才逐渐显露出才华,如同潜藏的力量终于爆发。这里的“真山”象征坚定不移的志向,而“陆沉”则寓意深厚的才能。
"斗牛光淡荡,湖海气雄深" 两句以斗牛和湖海作比,表达了诗人胸怀宽广、气势磅磅的宏大抱负。“斗牛”指的是星宿,象征着高远的目标;“湖海”则代表博大的胸襟。
"晚节储边策,平生许国心" 两句表明诗人到了晚年依然有为边疆储备策略的心愿,以及一生的忠诚于国家的心志。这里“储边策”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而“许国心”则是他个人政治理想的一种宣泄。
"呜呼死诸葛,松柏坐萧森" 两句借用历史上的诸葛亮形象,以其忠诚不渝、死后仍被供奉的崇高品格,来比喻诗人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的忠心。"呜呼"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叹与怀念;“松柏坐萧森”则象征着坚贞不屈、永恒不变的品格。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政治理想的抒发,展示了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沉关切,以及他们渴望为之尽忠和贡献力量的高尚情操。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