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逵担杂英,朱门竞相买。
国花委青郊,零落无人采。
九逵担杂英,朱门竞相买。
国花委青郊,零落无人采。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江南地区的一种社会现象,通过“九逵”和“朱门”的对比,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不同态度。
“九逵担杂英,朱门竞相买。” 开篇以“九逵”(指繁华的大街)与“杂英”(各种花卉)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热闹而多彩的画面,暗示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与多样性。接着,“朱门”(富贵人家的宅邸)与之相对,强调了这些富有人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消费,他们争相购买各种花卉,显示出他们的奢华生活和对美的热爱。
然而,诗的后两句“国花委青郊,零落无人采。” 则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境遇。这里提到的“国花”可能指的是某种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花卉,它被抛弃在荒郊野外,无人问津。这种情景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即尽管城市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消费,但在更广阔的乡村或边缘地带,美好的事物却无人欣赏,甚至被忽视和遗弃。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不仅描绘了明代江南社会的繁荣景象,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和资源分配不均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郊原春欲暮,桃杏落纷纷。
何处随芳草,留家寄白云。
听莺情念友,看竹恨无君。
长啸高台上,南风冀尔闻。
莫恨扁舟去,川途我更遥。
东西潮渺渺,离别雨萧萧。
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
天涯有来客,迟尔访渔樵。
作范宫闱睦,归真道艺超。
驭风仙路远,背日帝宫遥。
鸾殿空留处,霓裳已罢朝。
淮王哀不尽,松柏但萧萧。
宫禁恩长隔,神仙道已分。
人间惊早露,天上失朝云。
逝水年无限,佳城日易曛。
箫声将薤曲,哀断不堪闻。
淮南摇落客心悲,溳水悠悠怨别离。
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
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
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
古来壮台榭,事往悲陵阜。
寥落几家人,犹依数株柳。
威灵绝想像,芜没空林薮。
野径春草中,郊扉夕阳后。
逢君从此去,背楚方东走。
烟际指金陵,潮时过湓口。
行人已何在,临水徒挥手。
惆怅不能归,孤帆没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