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晋史九首·其五》
《读晋史九首·其五》全文
元 / 何中   形式: 古风

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

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

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

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

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何中的《读晋史九首》之五,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道德风尚的深刻思考。

首句“高平释时论,鲁褒钱神篇”引用了鲁褒的《钱神论》,以讽刺当时社会对金钱的崇拜,引出对历史人物和道德观念的讨论。接下来,“晋辙固难挽,犹胜谈虚玄”表达了对晋朝历史的无奈与惋惜,同时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夷甫晚良悔,将死复何言”提到西晋名士王衍(字夷甫)晚年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但已无力改变命运,暗示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谁登平乘楼,尚能议诸贤”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道德沦丧的时代,还有谁能站出来评判贤愚?

“老庄异端学,冥合归自然”引用了道家哲学,表明了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道的向往。“萧曹相业大,文景王道便”赞扬了汉初的萧何、曹参等大臣以及文帝、景帝时期的治国理念,认为他们的政策顺应了时代需求,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尊尚本非异,兴衰由此迁”总结了道德风尚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指出尊崇的道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信知浮论者,亡国有馀愆”最后强调了空洞言论的危害,认为在道德沦丧的社会中,国家最终会遭受损失。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行为与道德观念的变化,探讨了个人选择、时代背景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作者介绍

何中
朝代:元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猜你喜欢

鲁提督·其一

圣皇神武降千古,提督威声振四陲。

十万强兵皆窜伏,不须复勒燕山碑。

(0)

游虎丘憩剑池上作

盘石广且平,万木郁以苍。

中有高楼台,翼翼何煌煌。

黄金涂殿柱,五色错中堂。

问是谁所居,缁衣礼空桑。

感此金石固,变迁不可量。

始因伯业显,中更晋诸王。

况以血肉躯,焉得久乐康。

促膝临涧水,涧水清且光。

澄碧照我衣,可辨黑白黄。

俯身濯长缨,素手激清凉。

适意易为别,怅怅不能忘。

(0)

马百愚同沈清溪见访次韵二首·其二

共怜野外多风景,乘兴閒过碧水涯。

草阁连朝闻雅咏,枫江万里得佳期。

马卿作赋无勍敌,沈约为文有妙思。

莫向尊前话离别,云山秋色易生悲。

(0)

冬雨叹三首·其一

季冬十日雨不娓,寒烟冻雾何凄凄。

城头无由见白日,坂下秪是愁黄泥。

乡中饿叟纳官赋,白头赤脚行中路。

薄暮临河望郡城,水深岸滑何由渡。

(0)

野战

盗贼乾坤满,纵横野战悲。

随城严戍鼓,平地有旌旗。

树燕闲相逐,垣花寂自垂。

诸君大河北,捷报几时知。

(0)

梁园歌

朝发金台门,夕度博浪关。

黄河如丝天上来,千里不见淮南山。

淮南柱树弄婆娑,挂席欲进阻洪波,我今亦作梁园歌。

梁园昔有信陵君,名与岱华争嵯峨。

三千珠履不动色,屠门执辔来相过。

功成不显涕滂沱,青蝇白璧一何多。

我为梁园客,不登梁王台。

锦帆扬州门,一土何时回。

荒烟白草古城没,登台望之令心哀。

令心哀,歌且谣。

迷涂富贵苦不足,宁思白骨生蓬蒿。

人生三十无少年,积金累玉空煎熬。

独立天地间,长啸视今古,城隅落落一堆土。

千年谁继白与甫,揽泪浮云洒烟莽。

洒烟莽,风吹卷波涛,沈吟投箸不暇食,蹴天浊浪何滔滔。

君不见昔人然诺一相许,黄金斗印如秋毫。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