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竹亭亭近玉墀,初同一簳却分岐。
已传国史新图籍,更得君王御制诗。
瑞竹亭亭近玉墀,初同一簳却分岐。
已传国史新图籍,更得君王御制诗。
这首诗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景致——瑞竹亭亭玉立于宫殿之侧,初看似乎一株,实则枝分两歧。这不仅增添了园林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国家历史的新篇章即将被记录。诗中“已传国史新图籍”一句,暗示瑞竹作为新事物的象征,已被载入史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更得君王御制诗”则进一步强调了瑞竹在皇家心中的独特地位,它不仅为自然景观,更是文化与权力的象征,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关注与赞颂。整首诗通过瑞竹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美、历史感和皇权的威严,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丰富内涵。
生平小我一全干,十五字问扬雄难。
纳幣孟冬犹丱角,记得迎长方祀冠。
倒指新春五十七,先春女嫁男婚毕。
采真园里东风回,主公无事花添色。
少贫嗟我老更贫,尘累何时是了人。
况且郎君赋语神,使我见儿祗欲嗔。
我来於潜县,知有老聃族。
王气歇唐家,孙支散幽谷。
居然多仕版,壁列登科录。
生儿皆可爱,大小芝兰馥。
大者初试归,两眼如明烛。
小者才读书,应对机锋速。
他乡客重午,菖蒲随饮俗。
老去卧家山,如梦开诗牍。
庙食於莆李长者,变海为田散郊野。
福宜孙子百千年,家甲三山总文雁。
西需一位京朝郎,官虽示显善声场。
伯曰孝纯遵义方,潘安容貌心蒙庄。
幼小抠趋父执时,挂口何曾闻是非。
到了交游如一日,肯学世情随盛衰。
我头半白言稍传,晚出要教识前贤。
睽远莫能修世契,拟将下笔无由缘。
喜今有便归乡多,吾倒春中偏饮和。
老去旧怀因称叙,吉人与就幸如何。
满眼各为君父子,谁忧平地起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