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鸧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春至鸧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春日景象。开篇即以“春至鸧鹒鸣”展现了季节的变化,鸧鹒(一种鸟类)的鸣叫声是春天的常见现象,而“薄言向田墅”则表达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和期待。接下来的“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显示了农民生活中的劳动困境和婚姻的实用性。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一句深刻地揭示了农业社会中人口繁衍与土地开垦之间的紧密关系。紧接着,“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则描绘了一幅农民在收获季节中的欢乐场景,他们在空闲的时候互相对视,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快乐的笑容。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表达了诗人对于遥远山水美景的向往之情。啸台可能是指农家中的高处,可以远眺四周的风光,而洞庭湖则是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随后的“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则转到了秋天,霜露覆盖着各种草木,秋山中传来砧杵的声音,这是收获季节的又一景象。
最后,“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而“中情无所取”则透露出一种淡然若失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表达尽管内心充满着对过去的思念,但却无法从中获得现实中的任何东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多面性,以及农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劳作与情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