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外物清旷,人间多热恼。
夜晴登此亭,水月相媚皓。
多君心镜空,光明写怀抱。
凭谁持此意,举似寒山老。
亭外物清旷,人间多热恼。
夜晴登此亭,水月相媚皓。
多君心镜空,光明写怀抱。
凭谁持此意,举似寒山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诗人通过“亭外物清旷”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人间多热恼”一句,巧妙地对比了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平静,引人深思。夜晚,诗人选择登上涵月亭,享受着水与月的和谐之美,“夜晴登此亭,水月相媚皓”,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宁静。
“多君心镜空,光明写怀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境如同明镜一般清澈,映照出内心的光明与坦荡。最后,“凭谁持此意,举似寒山老”,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理解并分享这份心境的愿望,同时也暗含着对高僧寒山的敬仰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和平静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