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养性的生活状态。开篇“花院相重点破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之所的宁静与美好。"谁心肯此话心灰"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红尘滚滚的淡然与不屑一顾。
接着“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这两句通过对和风细雨以及归巢鸟鸣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静谧环境下的生命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安宁。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一段,则是诗人在隐逸生活中对书卷、学问的渴望,以及对往昔友人或先贤的怀念。这里的“师沈谢”暗示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香灯魂断忆宗雷"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
最后,“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彻底放下,以及对于生命流逝、光阴迫切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浮生”指的是世间的红尘生涯,而“问空王了”则是诗人已然超脱于这些烦恼之外。"箭急光阴一任催"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一种生命有限、岁月匆匆的悲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逸生活,展现了一个内心宁静、超脱尘世的意境。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友情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意境幽深的唐代诗作。
毒雾漫空,知多少、蛟腥作雨。
尚不卜、旧时巢燕,傍谁门户。
蜗角河山蛮触战,相持南北皆师旅。
惜将军、衣锦未还乡,从征苫。妖魅嬲,刑天舞。
炮石烈,风潮鼓。叹苍苍仁爱,何仇下土。
累岁潦荒民困甚,干戈况自萧墙举。
看飞来、天堑又鏖兵,雷霆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