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侬家住第三桥,白粉墙低翠竹高。
春光一日老一日,怕见花间飞伯劳。
阿侬家住第三桥,白粉墙低翠竹高。
春光一日老一日,怕见花间飞伯劳。
这首明代诗人朱同的《竹枝词十八首(其十六)》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日常景象。"阿侬家住第三桥",以口语化的"阿侬"(我)开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亲切感,"第三桥"则暗示了流水人家的宁静与桥梁相连的交通便利。
"白粉墙低翠竹高",通过"白粉墙"和"翠竹"的色彩对比,展现出江南民居的清新雅致,以及竹子的生机盎然,给人以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画面。
"春光一日老一日",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春天的美景虽美,却在每日的更迭中逐渐消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怕见花间飞伯劳","伯劳"是鸟名,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诗人害怕看到花丛中飞过的伯劳,可能寓言着对亲人或友人的离别之痛,或是对青春易逝、人事无常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时光流转中的淡淡忧伤。
山秀江清号浙西,气钟贤哲诞生时。
商朝月正垂三统,尧殿蓂荄见七枝。
此景聚冰藏北陆,有人眉寿等南箕。
教条宰邑郊驯雉,导引支床室有龟。
五百间闻乔岳降,八千遐历大椿期。
书生愿效封人祝,为捧黄金一屈卮。
当时分袂各丁年,南国相逢鬓已班。
羡子还来觐丘陇,益令归梦绕金山。
晨登高望阁,爱此经檐日。
稍观宿雾捲,坐见前山出。
望岫喜林疏,闻泉令竹密。
与世若相忘,怀人如有失。
聊此寄晨昏,惭无经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