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二》
《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二》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

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

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

(0)
翻译
何时金色的精粹被封闭,此刻玉制的盒子被打开了。
向东眺望连接着我的孩子,向南遥望接近了帝王的宫殿。
这里的地形如同神龟食报的奇迹,坟头的土好似燕子衔回来的春泥。
可悲的是在虞歌响起的黄昏,纷乱的骑马与乐声回荡不息。
注释
金精:指贵重之物或比喻帝王之气。
玉匣:通常指装有重要物品的精美玉盒,这里可能象征皇陵。
吾子:指诗人的友人或同僚,也可理解为自己的孩子。
帝台:帝王的宫殿或者高台,象征权力中心。
地形:实际的地貌特征,此指墓地环境。
龟食报:典故,比喻长寿或恩泽后代,这里可能指墓地风水好。
坟土:坟墓上的土。
燕衔来:传说中燕子能辨认方向,衔泥筑巢,这里形容土质特殊或寓意吉祥。
可叹:令人感叹。
虞歌:虞舜时期的歌,泛指古歌,这里可能指哀歌或丧歌。
夕:傍晚,也象征结束或衰落。
骑吹:古代随从帝王出行的仪仗乐队,骑在马上吹奏乐器。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怀古和赞美之情的诗句,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金精何日闭,玉匣此时开”一开始,便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似乎在期待某种高贵或神圣的事物的显露。紧接着,“东望连吾子,南瞻近帝台”两句,诗人展现了对远古先贤或帝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历史遗迹的深深眷恋。

“地形龟食报,坟土燕衔来”这两句则显得更加生动,通过比喻手法,把大地比作巨龟,将土石堆积如燕子衔泥,描绘出一幅古代帝王陵墓庄严肃穆的画面,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缅怀。

最后,“可叹虞歌夕,纷纷骑吹回”两句,则是诗人对于过去那些伟大而又已逝去的时代和人物的感慨。这里的“虞歌”,通常指的是古代圣王尧舜时期的歌谣,而“纷纷骑吹回”,则通过对马蹄声响起舞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盛世的无限追怀和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段诗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更透露出他对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一种自豪与敬畏。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同区启图戴安仲何石闾游陈秋涛宗伯云淙

层岫纡回欲达霄,平分绿野结僧寮。

轻云出壑春无尽,绝鸟浮天望不遥。

夜静松涛翻石壁,秋深兰气过溪桥。

红尘扰扰深千尺,谁向林泉得共消。

(0)

饮浦江张锦石园林

主人幽圃岂尘寰,流水当门白日间。

红药有心春易老,绿杨无力燕初还。

鸣琴竹里鱼听沼,劝酒花前月满山。

万里不须愁潦倒,相违同是越乡关。

(0)

睡鹦鹉

生长奇姿亦自怜,遐陬何意向尧天。

墉来绿羽埋丹啄,梦入青山弄紫烟。

风动花铃惊不起,月临朱箔炤偏研。

陇西解问千秋叹,愿谢春愁稳自眠。

(0)

报资寺题壁·其二

灯影幢幢草色萋,短墙一半旧湖堤。

雄心日暮应消尽,槛外空闻谢豹啼。

(0)

夜泊汾水闻邻舟琵琶·其三

此心流出玉壶欹,惊起鸳鸯不欲知。

刀剪为谁停子夜,露将哀怨侍边儿。

(0)

秋夜闻笛·其五

无雨泠泠水一围,白云凝立不知飞。

银筝昨夜红牙拍,输却多情婉转微。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