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路人争厌,羁游兴独缄。
已捐湘水玦,还进赤亭帆。
水急流纹聚,峰高落日衔。
青山如可买,来此卧松杉。
失路人争厌,羁游兴独缄。
已捐湘水玦,还进赤亭帆。
水急流纹聚,峰高落日衔。
青山如可买,来此卧松杉。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桐庐道中杂咏(其四)》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心境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首句“失路人争厌”,表达了行者在旅途中迷失方向或厌倦人群的孤独感。次句“羁游兴独缄”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独自出游,内心情感深藏不露。
第三句“已捐湘水玦”,通过湘水之畔遗弃的玉玦,暗示了诗人可能的离别或失落的情感。第四句“还进赤亭帆”则描绘了诗人继续前行,扬帆过赤亭的场景,显示出坚韧的决心。
第五、六句“水急流纹聚,峰高落日衔”,以生动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了江水湍急,峰峦叠嶂,夕阳西下,景色壮丽,诗人借此寄托情感。
最后一句“青山如可买,来此卧松杉”,诗人想象如果可以,他愿意用金钱换取这如画的青山,只想在此静静地躺卧在松杉之间,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信州兵败公潜踪,随身长物惟号钟。
垂帘卜肆一再鼓,惊猿唳鹤凄心胸。
东山桐,西山梓,发露精诚声变徵,几时流转入燕京,跣足麻衣抱琴死。
沧桑变易五百年,断丝枯木若为传。
自来神物久必显,岂肯灭没随秋烟。
吴君嗜古兼尚义,铭刻摩挲叠山字,解囊坏漆郁苍凉,斑斑尽是遗民泪。
遗民泪竭东海枯,冬青树老啼哀乌。
请弹丞相《松风曲》,再访闽中《何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