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秋月圆,卧病客心折。
经鱼沸夜潮,风马戛檐铁。
强步临前溪,光景渺凄绝。
瀼露树头明,红灯草根灭。
人鬼半天涯,凄魂敛商节。
辞家今半年,感此涕如雪。
三叹归幽斋,寒螀伴呜咽。
初见秋月圆,卧病客心折。
经鱼沸夜潮,风马戛檐铁。
强步临前溪,光景渺凄绝。
瀼露树头明,红灯草根灭。
人鬼半天涯,凄魂敛商节。
辞家今半年,感此涕如雪。
三叹归幽斋,寒螀伴呜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景仁在僧舍中度过的中元节之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月圆之夜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初见秋月圆”点明了时间与自然景观,秋月的圆满预示着一种圆满或完美的象征,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接着,“卧病客心折”一句,直接揭示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卧病在床,心绪低落,表达了诗人因疾病而产生的孤独和痛苦。
“经鱼沸夜潮,风马戛檐铁”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声词,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鱼儿在水中翻腾,仿佛是夜晚潮水的波动;风吹过屋顶的铁器,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马蹄踏过石板路。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波动。
“强步临前溪,光景渺凄绝”描述了诗人勉强起身,走向溪边的情景。这里的“强步”表现了行动的艰难,而“光景渺凄绝”则强调了环境的空旷和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瀼露树头明,红灯草根灭”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露珠在树梢闪烁,红灯在草根处熄灭,这些意象既美丽又略带伤感,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人鬼半天涯,凄魂敛商节”将人与鬼的距离拉远,暗示了生死的界限,同时“凄魂敛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辞家今半年,感此涕如雪”直接抒发了诗人离家已久,面对中元节这一传统节日时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悲痛,泪水如雪般落下,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强烈与深沉。
“三叹归幽斋,寒螀伴呜咽”以“三叹”表达诗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幽斋(可能指僧舍)的无奈,寒蝉的鸣叫与诗人的叹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沉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中元节之夜在僧舍中的孤独、哀愁与对家的深深思念,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佳作。
筑室依崖,春风送、一帘山色。
沙鸟外,渔樵而已,别无间客。
醉后和友眠犊背,醒来瀹茗寻泉脉。
把心情、分付陇头云,溪边石。
身未老,头先白。
人不见,山空碧。
约钓竿共把,自惭钩直。
相蜀吞吴成底事,何如只抱隆中膝。
漫长歌、歌罢悄无言,看青壁。
雁风吹裂云痕,小楼一线斜阳影。
残蝉抱柳,寒蛩入户,凄音忍听。
愁不禁秋,梦还惊客,青灯孤枕。
未更深,早是梧桐泫露,那更度、兰宵永。
空叹银屏金井。
醉乡醒、温柔乡冷。
征尘卷扑,间花谩舞,何心管领。
葱指冰弦,蕙怀春锦,楚梅风韵。
怅芙蓉城杳,蓝云诊黯,镇巫峰暝。
雕檐绮户,倚晴空如画。
曾是吴王旧台榭。
自浣纱去后,落日平芜,行云断,几见花开花谢。
凄凉阑干外,一簇江山,多少图王共争霸。
莫间愁、金杯潋滟,对酒当歌,欢娱地、梦中兴亡休话。
渐倚遍、西风晚潮生,明月里、路鹚背人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