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抡材读卷时,中天华盖漏声迟。
金莲炬暖龙光动,宝扇云开雉尾移。
乐奏九成班玉佩,胪传多士拜丹墀。
如今忆着当年事,北望桥山泪独垂。
曾共抡材读卷时,中天华盖漏声迟。
金莲炬暖龙光动,宝扇云开雉尾移。
乐奏九成班玉佩,胪传多士拜丹墀。
如今忆着当年事,北望桥山泪独垂。
这首诗描绘了对昔日与黄尚书共同参与选拔人才场景的回忆。首联“曾共抡材读卷时,中天华盖漏声迟”描绘了在选拔人才的庄严时刻,时间仿佛静止,华盖遮蔽了天空,滴答的漏声显得格外缓慢,营造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
颔联“金莲炬暖龙光动,宝扇云开雉尾移”进一步渲染了选拔现场的辉煌景象。金黄色的火炬在温暖的光芒下,龙的光辉闪烁,宝扇缓缓展开,雉尾随之移动,展现出选拔过程中的庄重与神秘。
颈联“乐奏九成班玉佩,胪传多士拜丹墀”描绘了选拔结束后,音乐奏响,玉佩班列,众多士子向丹墀(宫殿前的台阶)行礼的情景,体现了选拔结果宣布时的隆重与秩序。
尾联“如今忆着当年事,北望桥山泪独垂”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感慨。如今回想那些年共同经历的选拔时刻,诗人独自北望桥山,泪水悄然滑落,流露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选拔人才过程的庄重与美好,以及对那段时光的深情回忆。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