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独立尔应难,绿袖红绡冉冉单。
玉井峰头秋气早,若耶溪畔晚妆残。
房空只有馀丝绕,心苦谁怜泣露寒?
惆怅吴儿兼越女,棹歌归去若为欢。
凌波独立尔应难,绿袖红绡冉冉单。
玉井峰头秋气早,若耶溪畔晚妆残。
房空只有馀丝绕,心苦谁怜泣露寒?
惆怅吴儿兼越女,棹歌归去若为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秋荷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荷叶在秋风中的孤独与哀愁。首句“凌波独立尔应难”以动态的描绘开篇,将秋荷置于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仿佛它独自站立于波涛之中,难以保持平衡,暗示了荷叶在秋风中的摇曳不定和孤独感。
接着,“绿袖红绡冉冉单”运用比喻手法,将荷叶比作轻柔的绿袖和红绡,形象地描绘出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的情态,同时“冉冉单”一词则强调了荷叶在秋风中的单薄与脆弱,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玉井峰头秋气早,若耶溪畔晚妆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荷所处环境的凄凉与时间的流逝。玉井峰头的“秋气早”暗示着秋天的来临,而若耶溪畔的“晚妆残”则意味着夏日的繁华已逝,荷叶的美丽也逐渐消散,透露出一种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房空只有馀丝绕,心苦谁怜泣露寒”则是对荷叶内在情感的深刻揭示。荷叶的“房空”象征着其内部的空虚与寂寞,而“馀丝绕”则暗示了荷叶表面虽有残留的生机,但内心却饱受寒冷与痛苦的折磨。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荷叶在面对自然规律与生命衰败时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惆怅吴儿兼越女,棹歌归去若为欢”以吴越儿女的归舟作为收尾,将个人的情感融入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之中。吴越儿女的“棹歌归去”,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荷叶孤独处境的共鸣。这里的“若为欢”表达了即使归去,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与悲伤,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生命轮回,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孤独与哀愁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