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其二》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江城无地可开颜,学剪星裘闭户看。

手劈方红调儿女,漫将一笑当追欢。

(0)
注释
江城:指代某个城市。
开颜:露出笑容,开心。
学剪:学习或尝试剪裁。
星裘:星斗图案的衣物。
闭户:关门在家。
调儿女:裁剪出各种形状,像对待孩子一样细心。
漫:随意,随便。
追欢:寻求欢乐。
翻译
在这座城市中无处寻欢颜,只能在家学习剪裁星斗图案的衣裳。
独自一人默默劳作,把鲜艳的布料裁成方形,只为博得一笑,聊以自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正月十五日与兄弟聚首、享受简单而纯粹乐趣的情感。首句“江城无地可开颜”通过对比衬托,暗示外界可能是寒冷而严酷,但家中却是温暖而和谐的避风港。

"学剪星裘闭户看"则表明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与兄弟一起在室内享受宁静的时光。星裘往往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星空,通过“学剪”二字,可见诗人对这种宁静时刻的珍视和向往。

第三句"手劈方红调儿女"描绘了家中孩子嬉戏的情景,“手劈方红”可能指的是玩耍中的动作,或是某种简单的游戏,而“调儿女”则是对孩子们声音的形容,展现了一幅温馨而活泼的画面。

最后一句"漫将一笑当追欢"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平凡但又珍贵时光的珍惜和满足。通过“漫将一笑”来表明即便是孩子们的一次普通的笑声,也能让诗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温馨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喜悦。它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对简单生活有深刻体悟的情感,令人感到安宁与满足。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次韵何子闻安静观

翩然逸想九霞间,仍是霓衣与鹿冠。
尘劫三山元自近,神官一字固应难。
云烟万瓦虹榱壮,冰雪千幢鹄辇寒。
堪笑木强韩吏部,如何容易撮灵丹。

(0)

抵简池呈元质进孺二首

竹生稚子鹤生雏,重到君家旧隐居。
病后苦无多酌酒,别来唯有自钞书。
身方逐食从飘荡,学久师心恐阔疎。
惭愧故人想念意,欲行为我少踌躇。

(0)

次韵秋日书怀

微风吹叶脱,落日卷帘初。
蛮榼行提酒,胡床卧读书。
友朋元总好,气味不应疏。
有暇须乘兴,溪中足鲤鱼。

(0)

二月十七日同子友过宇文氏庄观海棠二绝

渐老花羞人不羞,枉因风雨结春愁。
意行忽欲江东去,锦帐三分半未收。

(0)

泛舟呈元制照老

扁舟载我去,身世两悠然。
暝霭无穷树,春江不尽天。
阮嵇真酒伴,李郭即神仙。
孤唱君须和,风流汉晋前。

(0)

寄送张雅州二首

融和盎盎上双鼎,旷度真成万顷陂。
岱华自高元地势,球琳不琢本天姿。
地方千里我无事,春满万家人不知。
预作去思无限意,攀辕送处似迎时。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