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
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
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
幔亭亦有虹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春水绿于苔。
不因渔艇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
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
幔亭亦有虹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桃源春晓图》描绘了一幅溪边桃花盛开、春水碧绿、仙境般的画面。首句“溪上桃花无数开”展现了桃花烂漫的春景,而“花间春水绿于苔”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溪水的清澈与生机。接下来,“不因渔艇寻源入”暗示了桃花源的隐秘,只有非世俗之人如渔者才会偶然发现,与“仙家避世来”相呼应,强调了桃源的超凡脱俗。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仙境中的美景:“翠雨流云连玉洞,丹霞抱日护瑶台”,运用生动的色彩和意象,将桃花源描绘得如梦如幻,仿佛是玉洞与瑶台在烟雨中相连,日光被丹霞温柔地环绕。最后一句“幔亭亦有虹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以幔亭和虹桥的仙境约定,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暂时忘却,以及对回归京城的遥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源的宁静与神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
尚白不自悟,愧君称绝伦。
高秋独去国,下水不留人。
菊秀鸿初过,鱼肥稻已新。
淮山见明月,千里最情亲。
齐鲁大儒师,专门盛章句。
应物非己长,何以责成务。
乃其忠孝心,足以事君父。
不如商利徒,反道趋诡遇。
剥床以及肤,泉货山岳聚。
赐金称百斤,封邑成千户。
若无天事变,岂不厚且固。
商鞅既诛夷,桑羊亦刀锯。
寄言逢掖人,施施幸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