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俞仲素太博游茅山二首·其二马上初望茅峰》
《和俞仲素太博游茅山二首·其二马上初望茅峰》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三士隐沦地,上林句曲前。

朅来思访道,属望赋游仙。

松引飞轮路,云收积玉巅。

华阳不知远,趣驾似行天。

(0)
注释
三士:指三位有德行或才华的隐士。
上林句曲前:上林苑的句曲山,古代皇家园林和道教名山。
朅来:往昔,过去。
访道:寻求道义或真理。
赋游仙:写诗描绘仙人般的游历。
松引:松树指引道路。
积玉巅:积雪的山顶。
华阳:道教中的仙山,如《山海经》中的华阳国。
趣驾:兴致勃勃地驾车。
行天:如同在天空中行走。
翻译
三位贤士隐居之地,就在上林苑的句曲山前。
他们前来寻求真理,期待能赋诗畅游仙境。
松树指引着通往仙途的道路,云彩收敛在积雪的峰巅。
华阳仙界似乎并不遥远,驾车前行仿佛在天空漫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颂与友人俞仲素一同游历茅山(上林句曲前)的情景。"三士隐沦地"暗指三位贤士的隐居之地,充满了神秘与超凡的气息。诗人朅来(往访)此地,目的是寻求道义,寄托于游仙的想象中寻找精神解脱。"松引飞轮路"运用了道教神话中的意象,暗示他们踏着松径前行,仿佛乘着飞轮在仙境中穿梭。"云收积玉巅"则描绘了山峰顶部云雾缭绕,如同积聚的玉石般壮观。最后,诗人表示华阳(道教中的仙界)虽遥不可及,但驾车而行,感觉就像在天空中畅游一般,流露出对道教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整体上,这是一首借游仙之境表达人生哲理与精神追求的佳作。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送孙大方归朝元宫二首·其一

高卧林泉表,超然谢世纷。

空山鸣白雨,古石系苍云。

不作夔龙伍,甘从鹿豕群。

都门游宦客,回首总惭君。

(0)

次韵江行四首·其二

藜羹真我食,薜荔亦吾衣。

养性随时足,全生徇物非。

秋蓬犹未定,风树莫相违。

谩作烟霞想,曾无羽翼飞。

(0)

送吕教授还临川

黄金作台留好客,好客不留秋月白。

东风吹雪满衣襟,却赋长歌送行客。

辽东之山医巫闾,六月五月雪不除。

昨朝遣使降香去,五尺冰上行飞车。

知君江上惯舟楫,快马如龙亦徒设。

束取来时一卷书,还向江波对明月。

我本蜀人随水来,结屋与子相邻隈。

白发京尘不归去,临风相送兴悠哉。

(0)

题汪华玉子昂兰石·其二

参差不可吹,纫佩寄远道。

遂令如石心,岁晚永相好。

(0)

送抚郡经历海朝宗调官

馆阁论思拜命新,风云近接属车尘。

受釐宣室多清夜,奏赋甘泉是暮春。

雨过落花行处少,日移高树坐来频。

知君此日行吟思,骢马封章又避人。

(0)

玉隆宫所藏宋乾道宸翰云壑二字

昔者云归壑,天章自九重。

日华常映凤,山气尽成龙。

俯仰遗陈迹,高深俨德容。

飘然化春雨,结想在高松。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