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宫惊起两龙角,蛟室未呈双水犀。
同本君为分鲁卫,清风应不愧夷齐。
蛰宫惊起两龙角,蛟室未呈双水犀。
同本君为分鲁卫,清风应不愧夷齐。
这首诗名为《竹》,作者是宋代的楼钥。诗中以“蛰宫惊起两龙角”描绘竹子的形态,可能是指竹竿挺拔如龙角破土而出,展现出其生机与力量。接下来的“蛟室未呈双水犀”则进一步比喻竹林深邃,如同蛟龙潜藏的居室,未露水面的部分犹如水犀般珍贵而神秘。
“同本君为分鲁卫”一句,将竹子比作古代的鲁国和卫国,暗示其正直坚韧的品质,如同两国的君子一般,有着共同的根源和高尚的节操。最后,“清风应不愧夷齐”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认为它在清风中屹立,其高洁品性足以媲美古代的贤人伯夷和叔齐,体现了竹子的清雅和高洁情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赞扬了竹子的刚直、高洁和坚韧,寓含了诗人对君子品格的崇尚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亭亭西山云,万仞青芙蓉。
下临不测渊,土有太古松。
松顶巢黄鹤,渊中藏蛟龙。
蹑屐披云根,乱石翳蓊茸。
隔溪三五人,濯足吟疏风。
白发好容颜,无乃商山翁。
汉庭亦已出,书币凋淳蒙。
真隐自草木,岂贪世上功。
落日凌紫烟,挥手吾焉从。
山色与目习,水声惟耳恋。
经年一往还,了无异闻见。
衰颜朝夕催,长途筋力倦。
况兹清明节,微雨柳初变。
道旁何人墓,高低悬纸遍。
长眠虽尔轮,短晷从我衒。
昨经贾岛祠,推敲句犹羡。
聊复马上吟,来赓里中谚。
暮投村坞宿,聚观山村彦。
互有丘壑心,莫哂风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