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
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
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
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
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
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
这首《夜坐》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描绘了夜晚静谧的场景与诗人深邃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首句“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以鼓声和更柝声的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鼓声急促,象征着时间的紧迫;而更柝声缓慢,则反映了时间的悠长。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也暗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接着,“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萤火虫的闪烁,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流萤的参差不齐,仿佛是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既美丽又孤独,象征着人生的飘忽不定和短暂。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自然现象的思考。月亮时隐时现,被浮云遮挡,象征着事物的瞬息万变和不可预测性。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追求真理和永恒价值的重要性。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描述了夜晚的凉爽与白天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人生的冷暖交替。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欣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描绘了诗人准备结束夜坐,但微雨却仍在细密地下着,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微雨的绵绵不绝,或许象征着诗人对某种情感或理想的执着追求。
最后,“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喜爱,同时流露出深沉的思考。这不仅是对夜晚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强调了顺应天道、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而非盲目追求个人意志。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察。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死后能继续守护简朴的生活,体现了对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这种思想境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夜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以及理想追求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美感,也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
鹅湖山前江水长,梅花欲开春酒香。
满堂宾客拜寿母,眼中孙子森成行。
黑头从子魁且相,一月三书问无恙。
参翁他日曾相勤,吕梁碑在新亭上。
古之世族今费宗,文章科第声隆崇。
愿母百岁主内政,再振河东柳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