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在野宜赓击壤歌,隐忧不禁亩忠何。
殷生宰相安知否,逸少群贤感慨多。
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
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属于词风格。在鉴赏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信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首句“在野宜赓击壤歌”表明诗人在田间劳作之余,吟咏古代的农耕歌谣,借以抒发胸中的隐忧。"隐忧不禁亩忠何"则是说这种忧虑难以抑制,它与对土地的忠诚有关。
接着,“殷生宰相安知否”询问古代殷商时期的宰相是否知道民间疾苦,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的关切。"逸少群贤感慨多"则是说在年轻时与众多贤才交流,常有所感慨,这里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
中间两句“老觉鬓丝难掩覆,穷惟心铁未消磨”描绘了诗人年迈头发斑白,难以掩盖,却仍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心志,这种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对理想的执着。
最后两句“早知掷却毛锥子,有警犹为国荷戈”则是说诗人早已放下世俗的功名利禄,只为了国家的忧虑而感到不安。"有警犹为国荷戈"中的"荷戈"指的是古代车轴上的横木,借以比喻国家的重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理想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