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钱江晓寄十三弟》
《钱江晓寄十三弟》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晓泊钱塘渚,开帘远望通。

海云张野暗,山火彻江红。

客泪常思北,边愁欲尽东。

从来梦兄弟,未似昨宵中。

(0)
注释
晓:清晨。
泊:停泊。
钱塘渚:钱塘江中小洲。
开帘:拉开窗帘。
远望通:向远方眺望视野开阔。
海云:天边的云。
张野暗:扩散开来使田野变得昏暗。
山火:山中的野火。
彻江红:映红了整个江面。
客泪:旅客的眼泪,此处指诗人自己。
常思北:常常思念北方的家乡。
边愁:边疆戍守的忧愁。
欲尽东:希望这忧愁随着江水东流而消散。
从来:一直以来。
梦兄弟:在梦中与兄弟相会。
未似:从未像。
昨宵中:昨夜那样。
翻译
清晨停泊在钱塘江的小洲旁,拉开窗帘向远处眺望。
天边的云朵笼罩田野显得昏暗,山中的野火烧至江边映得水面通红。
旅客的眼泪常常思念着北方的家乡,边疆的忧愁似乎要随江流而尽向东消散。
以往梦中与兄弟相见的情景,从未像昨夜那般清晰真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泊舟于钱塘江畔,开帘远望的景象。"晓泊钱塘渚,开帘远望通"一句中,“晓泊”表明了时间是在早晨,“钱塘渚”则是地点,而“开帘远望通”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眺望和向往之情。接着,“海云张野暗,山火彻江红”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表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中“客泪常思北,边愁欲尽东”表达了诗人游子怀乡之情和对国家边塞的忧虑。"从来梦兄弟,未似昨宵中"则透露出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在昨夜的梦中达到了一种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多重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月夜登燕子矶

石势疑飞动,江涛足下看。

天空来皎月,风定敛奔湍。

绿树灯光乱,苍厓夏夜寒。

经过睹形胜,往往驻鸣銮。

(0)

湖心亭閒览

虚牖层阑挹翠微,春容澹沲送晴晖。

澄波如镜涵天影,鱼鸟欣欣自息机。

(0)

所过松山杏山大凌河皆圣祖用武之地有述

松杏山头野草黄,朔风凄紧下前冈。

云屯虎旅新行在,地著龙兴旧战场。

壁垒寻来馀气色,田畴耕处拾刀鎗。

恢弘圣绪存遗迹,东海洋洋祖德长。

(0)

诸皇子来迎示之

行尽龙荒到凤城,三回寒暑事长征。

只须勤俭思无逸,说与艰难远道情。

(0)

平原行

平原高楼临广津,平原楼上多美人。

槃散行汲河之滨,美人一笑躄者嗔。

竟往索头君未许,岁馀宾客稍引去。

怪而问知贱士由,乃斩笑躄美人头。

造门谢躄客始留,卒得毛遂纵约收。

颖脱而出固亦奇,三寸舌强百万师,此事半信还半疑。

美人之头伪乎真,躄未谋面奚区分,来去亦何与众宾。

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奇乃致失平公,战国机械以为功。

邈矣吐哺握发风,同时更有狗盗雄。

(0)

悦心殿即目

承光直北是琼华,宛转虹桥路不赊。

积雪欣滋瑶岛树,轻阴又叠赤城霞。

梅将春信徐徐递,诗与韶光旋旋加。

因忆子舆明训在,悦心礼义足生涯。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