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其二》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垂老生涯在石门,万峰积雪暗寒原。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

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返回庐山的老者与社中诸子道别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首句“垂老生涯在石门”,开篇即点明老者年事已高,生活简单朴素,隐居于石门之中,暗示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接着,“万峰积雪暗寒原”一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孤寂,也象征着老者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今心未易酬先德,古貌终难媚后昆”两句,表达了老者对过去恩师的感激之情难以回报,以及面对后代时的无奈与无力感。这里既有对道德传承的感慨,也有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深刻反思。

“海客已随春雁去,溪声应共陇花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海客”的离去与“春雁”的南迁,与“溪声”与“陇花”的繁盛形成鲜明对照,寓意着人生的变迁与自然界的永恒。同时,这也暗示了老者即将离开,与外界的联系逐渐减少,而自然界的生机却依旧旺盛。

“流光冉冉干戈里,影息深云起自存”最后两句,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的生命如同流逝的时光,难以把握,但内心的精神世界却能在深云中自存,暗示了老者虽身处乱世,但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老者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久雨不出呈中丞

一雨霖霪近浃旬,莺花局促未成春。

乾坤沴气阴推物,江海风威冷袭人。

老境仓皇思故国,长途沮洳怯洪津。

我躬不阅忧闾左,尽刮饥膏买湿薪。

(0)

府推史彦明迁安东太守次韵来诗寄贺

将谓投閒乐有馀,已闻丹诰送新除。

灾祥自古由天降,忠直从来与世疏。

治狱我惭于定国,济时公类马相如。

太湖一阻三年别,淮水朝宗好寄书。

(0)

寄李总管

十载峨峨仰重名,荆州一识快生平。

金闺通籍能忘势,瓮牖垂交亦尽诚。

秋月共观山北政,春雷同震斗南声。

龙门不少簪裾客,愿逐朱轓上玉京。

(0)

次韵王菊圃朋益相公二首·其二

元英贯心月,实理固灵根。

直节山侵汉,清流水抱村。

政声随欸乃,诗韵破人浑。

东鲁多君子,名臣萃一门。

(0)

和人游蒋山二首·其二

古人追乐事,日费百千回。

发兴排诗律,消愁仗酒杯。

何时能仿此,吾道付悠哉。

所恨亏甘旨,斑衣愧老莱。

(0)

和陈爱山

拉友寻佳致,迢迢远市喧。

度山宁惜马,傍水得观猿。

净尽羁人恨,招回远客魂。

树头参汉表,石齿漱云根。

植柳人如在,唫梅墓亦存。

风杉苍晚节,雨径绿秋痕。

数亩栖霞洞,千年落照村。

谁怜丞相宅,我爱故人樽。

叱道僧归寺,还家仆候门。

贾留真有意,谁可代晨昏。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