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高户部循卿招饮大通桥,同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及舍弟中郎》
《夏日高户部循卿招饮大通桥,同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及舍弟中郎》全文
明 / 袁宗道   形式: 古风

一望皆林塘,孤亭临水际。

连辔四五人,一揖易巾屣。

主人陈尊罍,花下趋人吏。

两行檀压酒,百巡车行胾。

长艘潞河来,人衣沾草翠。

潭影见轩窗,游鱼呷亭宇。

散坐捐烦苛,纵谈忘忌避。

水风醒心脾,百罚不成醉。

舟行穷幽奥,目境转奇邃。

临涯逼悬流,万雷击山坠。

对面不闻语,但见口开闭。

冰柱万条直,雪岩千片碎。

侧身奔石间,趾酸心病悸。

归卧北窗下,枕边闻水气。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夏日里一次别致的聚会场景,地点在大通桥畔,由高户部循卿所邀,参与者包括黄太常思立、张国博叔闇、项参知庭坚以及诗人之弟中郎。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一望皆林塘,孤亭临水际”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画面,远处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和碧波荡漾的池塘,一座孤亭静静地坐落在水边,预示着一场雅集即将展开。

接下来,“连辔四五人,一揖易巾屣”描述了参与者的到来,他们骑马而来,互相致意,轻松地卸下了日常的束缚,准备享受这次聚会带来的乐趣。

“主人陈尊罍,花下趋人吏”点出了主人的热情款待,他在花丛中设宴,迎接宾客,显示出对此次聚会的重视。

“两行檀压酒,百巡车行胾”描绘了宴席上的热闹景象,檀木制成的酒器盛满了美酒,众人举杯畅饮,享受美食,气氛热烈而欢快。

“长艘潞河来,人衣沾草翠”暗示了远方的船只带来了新鲜的食材,人们穿着沾满绿意的衣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潭影见轩窗,游鱼呷亭宇”通过潭水倒映出轩窗的景象,以及游鱼在亭宇旁嬉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与和谐。

“散坐捐烦苛,纵谈忘忌避”表达了参与者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抛开世俗的烦恼,尽情交谈,无所顾忌。

“水风醒心脾,百罚不成醉”说明了水边的微风能让人精神焕发,即使饮酒再多也不至于沉醉。

“舟行穷幽奥,目境转奇邃”描绘了乘船探索未知的旅程,沿途景色奇异,令人目不暇接。

“临涯逼悬流,万雷击山坠”形容了接近悬崖时,瀑布如雷鸣般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

“对面不闻语,但见口开闭”描绘了面对如此震撼的自然景观时,人们虽未言语,但内心的感受却通过表情传达出来。

“冰柱万条直,雪岩千片碎”展示了冰柱和雪岩的美丽与脆弱,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

“侧身奔石间,趾酸心病悸”描述了在岩石间穿梭时的紧张与刺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最后,“归卧北窗下,枕边闻水气”表达了聚会结束后,人们回到家中,仍然能感受到水的气息,仿佛聚会的余韵仍在心中回荡。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聚会的全过程,从邀请到宴饮,再到自然探索,最后回归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同时也反映了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态度。

作者介绍
袁宗道

袁宗道
朝代:明   字:伯修   籍贯:荆州府公安   生辰:1560—1600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猜你喜欢

观宫人殡

绣被何时卷合欢,朱弦无语问青鸾。

三秋落叶宫中恨,一日残花道左看。

素旆秋风金埒晓,珠襦夜雨玉钩寒。

多情女伴休垂涕,未死深闺欲出难。

(0)

七夕四首·其三

一水盈盈会转稀,敢从天汉问支机。

弹冠吾欲趋朝省,闻道君王已曝衣。

(0)

冬至南郊扈从纪述和陈玉垒太史韵八首·其八

紫气葱葱绕禁庐,南郊迎日履长初。

皇王礼乐光前殿,侍从声华满后车。

汉畤龙麟金匮纪,周台云物彩毫书。

雄文亦是乡人似,齐客谈天恐不如。

(0)

送侍御张龙坪领东沂兵宪

手握兵符下鲁中,指挥诸将尚乘骢。

密收海上酬恩士,渐散山南挟弹雄。

春日劝耕滕壤外,秋风较猎许田东。

儒家自有匡时略,何必桥边拜石公。

(0)

送丘长孺南还二首·其一

文人情性武人装,闹带花衫大羽囊。

鬻宅典田重出塞,臂鹰牵犬复还乡。

身穿通邑千人看,马度秋原百鸟藏。

莫向前途久留滞,吴姬酿酒待君尝。

(0)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其二

水亭箕坐两三人,湖面晶晶柳带新。

夜色远来休道去,忍将白水换红尘。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