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
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
山上含春动,神仙倒景来。
脩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洞彻琉璃蔽,威纡屈膝回。
锦中云母列,霞上织成开。
山上含春动,神仙倒景来。
脩身兼竭节,谁识作铭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屏风图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之美的赞赏与鉴赏。
“洞彻琉璃蔽”一句,以琉璃为材质的屏风透明如同冰晶,让光线穿梭其间,显示出工匠技艺之高超。"威纡屈膝回"则是形容画中人物的姿态,或许是在表达一种尊贵或敬畏的情感。
“锦中云母列”继续描绘屏风上精美的图案,云母以其坚硬而有光泽的特性,为诗中的锦缎增添了一层深邃的色彩。"霞上织成开"则是指这些图案宛如天上的霞光,被巧妙地编织在屏风之上,显得既神秘又美丽。
“山上含春动”此句转换了画面,或许是在描述一处景致,即使是在静谧的山中,也能感受到春意盎然的生机与活力。"神仙倒影来"则是诗人对这种境界的一种超脱之美的描绘,让人仿佛能够看到画中的神仙倾泻而下的仙气。
“脩身兼竭节”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件艺术品的敬意,似乎在赞叹其工艺之精湛,超乎寻常。"谁识作铭才"则是对这份匠心独运与才情相结合的赞赏,没有人能够识破其中的奥秘,只能惊叹于艺术家所展现出的天赋与才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美学的追求,还透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自然的心境,是一首充满了对美好事物赞美之情的佳作。
新样西风较劣些,重阳还放海棠花。
春红更把秋霜洗,且道精神佳不佳。
元霄风物又阑残,闭阁何曾出一看。
尚觉烛光欺病眼,旋添衣著试春寒。
中都尺雪逾旬许,此地飞花逐片乾。
不待珠宫香火了,海风吹上紫金盘。
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
如何桂树许多影,不隔永轮些子光。
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风即雨断人肠。
醉来不信寒欺酒,露湿杯盘冻作霜。
月到中秋故故无,今霄月好莫渠孤。
旧传月径圆千里,影落金杯只粒珠。
新寒催我索衣裘,凉雨凄云摠是愁。
耐冷素娥今老去,夜来桂殿罢中秋。
节里少公事,底忙起侵晨。
望秋怯残暑,及此东未暾。
登山俯平野,万岳皆白云。
身在白云上,不知云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