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子在北山采集果实的劳动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事务和个人家庭的担忧。诗中的“偕偕士子”形象生动,展示了士子的勤勉与忠诚。在古代中国,士子通常指的是受过教育、有文化素养的人,他们不仅要参与国事,还承担着家族责任。
诗中“王事靡盬,忧我父母”一句,表达了士子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其个人对家庭的牵挂。接下来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则是对君权至上的认同和臣子的自觉。
在诗的后半部分,“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表达了士子面对不公时的坚守个人操守。而“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则描绘了一位年轻有为、勤于国事的士子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士子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士人在国家与家庭之间所承受的责任与压力,以及他们对个人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