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痕轻碧。纤纤初画,微开镜、素娥无力。
兔儿何处,相顾无消息。待满雌雄方识。
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蛾长短、无人怜惜。
两头青黛,应似春山滴。只怕愁烟空积。
眉痕轻碧。纤纤初画,微开镜、素娥无力。
兔儿何处,相顾无消息。待满雌雄方识。
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蛾长短、无人怜惜。
两头青黛,应似春山滴。只怕愁烟空积。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月之美,将月比作轻施薄妆的女子,眉如新月,轻盈而无力,仿佛是嫦娥在镜前轻轻描画的结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月与女子的形态、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眉痕轻碧”一句,直接点出了月如女子之眉,轻盈且带有淡淡的绿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新月的色泽与形态。“纤纤初画,微开镜、素娥无力”,通过“初画”、“微开镜”等词,展现了月如同女子初次化妆时的情景,素雅而略显慵懒,赋予了月亮以生命和情感。
接着,“兔儿何处,相顾无消息”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玉兔,表达了月宫的神秘与孤寂,暗示了月与人间的隔阂。而“待满雌雄方识”则暗示了月圆之时,阴阳和谐,万物得以圆满。
“谁见娟娟,不向兰闺深忆”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月与女性的关联,将月光比作女子的柔情,让人不禁联想到月下闺房的幽静与思念。最后,“蛾长短、无人怜惜。两头青黛,应似春山滴。只怕愁烟空积”,以蛾喻月,表达了月虽美丽却无人欣赏的孤独感,同时又以春山滴水的景象,象征着月光的柔和与细腻,以及其带来的淡淡的忧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新月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难以完全理解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