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书萧千岩集》
《书萧千岩集》全文
宋 / 乐雷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向来杨陆共峥嵘,吟到停云趣转清。

古似洞庭张雅乐,严如即墨敛残兵。

茵蔯终不肥方朔,芣苡何堪病冉耕。

细读残编搔白首,未应造物忌诗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ūxiāoqiānyán
sòng / léi

xiàngláiyánggòngzhēngróngyíndàotíngyúnzhuǎnqīng

dòngtíngzhāngyánliǎncánbīng

yīnchénzhōngféifāngshuòkānbìngrǎngēng

cánbiānsāobáishǒuwèiyìngzàoshīmíng

注释
向来:一直以来。
峥嵘:显赫,杰出。
停云:指悠闲自在的心境。
清:清晰,高雅。
洞庭:古代湖泊名,象征宏大。
张雅乐:演奏高雅音乐。
严如:如同严肃对待。
即墨:古地名,此处比喻。
敛残兵:收束残余兵力。
茵蔯:一种草,这里比喻财富。
肥:使……富足。
方朔:汉代文学家,此处借代有才之人。
冉耕:孔子弟子,病弱者。
残编:残缺的书卷。
搔白首:用手抓头,形容思考。
造物:大自然,造化。
忌诗名:忌恨诗人的名声。
翻译
历来杨陆皆显赫,吟诵至此意境渐明
如同古代洞庭湖上演奏高雅音乐,严肃如即墨收束战乱之兵
即使茵蔯不能使方朔富足,芣苡也无法治愈冉耕的病痛
仔细研读残破的诗卷,抚着白发深思,造物主似乎并不忌恨诗人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乐雷发的《书萧千岩集》,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

首句“向来杨陆共峥嵘”运用典故,提及唐代诗人杨巨源和陆游的高洁品格,并以山势比喻二人在文学上的卓然独立。紧接着“吟到停云趣转清”,则表现了诗人在吟咏古文时心境的清新与兴致所至。

接下来的“古似洞庭张雅乐,严如即墨敛残兵”将自己的文学风格比作唐代音乐家张文光之雅正,又像北宋书法家即墨严谨之态,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深度。

“茵蔯终不肥方朔,芣苡何堪病冉耕”则是诗人自叹,尽管个人遭遇不幸,但仍坚持个人的文学理想,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这里的“茵蔯”与“芣苡”都是草本植物,用以比喻诗人在逆境中依然坚守文学理想。

最后,“细读残编搔白首,未应造物忌诗名”表达了诗人对前代文学遗产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个人的文学成就是否能够流传后世的自我怀疑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文学修养、艺术追求与生平际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郁与深邃。

作者介绍

乐雷发
朝代:宋   字:声远   号:雪矶   籍贯:湖南宁远   生辰: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十四

晓烟笼日浮山翠。春风著水回川媚。远近碧重重。

人家山色中。野花香自度。似识幽人处。

安得著三间。与山终日闲。

(0)

渔家傲·其一彭门道中早起

野店无人霜似水。清灯照影寒侵被。

门外行人催客起。因个事。老来方有思家泪。

寄问梅花开也未。爱花只有归来是。

想见小乔歌舞地。浑含喜。天涯不念人憔悴。

(0)

好事近·其四

急雨闹冰荷,销尽一襟烦暑。

趁取晚凉幽会,近翠阴浓处。

风梢危滴撼珠玑,洒面得新句。

莫怪玉壶倾尽,待月明归去。

(0)

入涌泉道中·其三

因省先茔到故都,不妨閒步问耕夫。

水云苍莽遥连洞,田野低洼稍近湖。

秋熟几家收橘柚,日生众口藉菰蒲。

今朝偶得西华稻,僧饭年年出玉腴。

(0)

静游亭

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

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

(0)

明堂大礼庆成诗·其二

森严羽卫拥和銮,咫尺龙颜侍至尊。

禋祀仪文勤圣问,敬天实意进刍言。

百神受职来鸿祉,多士承休肃骏奔。

右飨不常威可畏,载歌周颂报皇恩。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