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
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
符彩功难补,盈虚数已亏。
岂惟孤玩好,抑亦类瑕疵。
清越音虽在,操持意渐隳。
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
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
符彩功难补,盈虚数已亏。
岂惟孤玩好,抑亦类瑕疵。
清越音虽在,操持意渐隳。
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蒋防的《玉卮无当》。诗中通过对美玉制成的器物——漏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美玉常为器,兹焉变漏卮" 表明了玉石原本是用来制作精美器具,但现在却被制成了酒具中的漏卮(一种用于过滤酒渣的小工具),这在诗人眼中是一种材不对等的浪费。
接下来的两句 "酒浆悲莫挹,樽俎念空施" 描述了酒虽然是用来享乐的,但现在却只能感叹时光易逝,美好难以长久。樽俎,即古代盛放酒具和祭品的器物,这里象征着往昔的欢愉与记忆。
"符彩功难补,盈虚数已亏" 抒发了对于过去荣耀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感受。符彩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装饰或标志身份的织物,功难补意味着那些曾经辉煌的成就现在已经无法恢复。
"岂惟孤玩好,抑亦类瑕疵" 反问道,是不是因为玉器原本是孤独之物,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有瑕疵的,所以才会被用作如此平凡的用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不再受到重视和珍惜的哀叹。
"清越音虽在,操持意渐隳" 描述了尽管玉器发出的声音依旧清脆悦耳,但握持它时的心意却逐渐变得模糊和消散。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法再次捕捉到那种纯粹与美好的失落感。
"赋形期大匠,良璞勿同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有一位能理解并珍视玉石之美的大匠人来重新塑造它,使其不再沦为平凡的漏卮。良璞指的是上好的玉石,勿同斯则是期盼大匠能够与这些美好之物相得益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器命运的反思,抒发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美好易逝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