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阴雨十日多,倾墙败屋流洪波。
男奔女走出无所,道路相看作讹语。
东邻西舍烟火空,青蛙满灶生蛇虫。
春来五月全不雨,夏麦秋田皆赤土。
城中米价十倍高,斗水一钱人惮劳。
长安阴雨十日多,倾墙败屋流洪波。
男奔女走出无所,道路相看作讹语。
东邻西舍烟火空,青蛙满灶生蛇虫。
春来五月全不雨,夏麦秋田皆赤土。
城中米价十倍高,斗水一钱人惮劳。
这首《苦雨叹》描绘了明朝时期长安地区连续十日阴雨连绵的恶劣天气,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暴雨带来的破坏,如倾倒的墙壁、倒塌的房屋以及由此引发的洪水,使得人们无处可去,只能在风雨中相互辨识,发出哀怨之声。东邻西舍的烟火已灭,灶台内满是青蛙与蛇虫,形象地表现了暴雨对生活秩序的彻底扰乱。
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之时,但连续的干旱使得五月全无雨水,导致夏麦和秋田都面临着干涸的威胁,土地呈现出一片赤色,预示着收成的歉收。城市中的粮食价格飞涨,一斗米的价格高达一钱,人们因高昂的生活成本而感到疲惫不堪,无力应对生活的重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